怎么做到的?
站在死亡现场的肖阳,寻找痕迹、线索、异常。
已经整整观察了接近一个小时,还是没有发现。
法医正在给死者进行全面尸检,想要拿到最彻底的尸检报告需要时间。
肖阳的眉头皱起,眼神逐渐聚焦,目光在空气中游离。
思绪如同织网般展开,每个细节都被捕捉,每个可能性都被仔细权衡。
脑海浮现出无数线索,逻辑链条逐渐清晰,推理的齿轮开始飞速转动……
“五个疑点。”
肖阳闭上眼睛,喃喃着。
第一个疑点,监控盲区。
一个人很巧合的死在监控盲区,这种概率不是他杀的可能性比买彩票中奖的概率还要低。
这也是为什么从肖阳抵达现场,听完梁辉的话,发现了无数巧合之后,才会变脸的原因。
第二个疑点,死亡现场。
死者为什么在半夜1点21分,进入监控盲区,出现在这里?
虽然是盲区,当你要入盲区前,必然会暴露在其他监控下。
盲区内看不到东西,不代表你进入盲区的过程警察查不到。
最奇怪的是。
通过现场脚印发现,死者出现在监控盲区后,出现过停顿站立的步态。
意思就是双脚出现‘并排’,小幅度原地移动。
说明死者在雪地内有少许停留,在做什么?
第三个疑点,醉酒死亡。
通过死者移动步态,可以看出死者的确处于醉酒状态。
步伐飘忽、脚步踉跄、歪扭无力……等。
但是,却没有到达那种‘重度醉酒’地步。
这一点不光可以从步态中看出,也可以从停在40米外的跑车上看出来。
那是死者的跑车。
通过交通天网可以看到死者驾车来到死亡现场的过程,车行的很平稳。
如果是重度醉酒,你又是如何把车开的这么稳?
假设没有达到重度醉酒状态,一个人倒在雪地里。
寒冷的刺激很容易让人从醉态苏醒。
这又引发出第四个疑点:现场痕迹。
死者倒在雪地后,出现了小幅度的‘挣扎’与‘移动’。
但很快这些痕迹停止了。
通过痕迹判断,死者的挣扎与移动过程大约在5-30秒之间。
举个例子。
一个人在刺激下,血液循环会出现加速。
导致身体分泌的多巴胺激增,会出现短暂亢奋。
好比你在看恐怖片,突然冒出一个鬼把你吓了一跳。
那么请问你在接下来的5-30秒之间,能立刻睡着吗?
而倒在雪地,肌肤被冰冷的雪刺激到,是一个道理。
只要你不是重度醉酒,说白了就是喝飘了,断片了。
你是怎么做到在只挣扎移动了5-30秒,突然睡着的?
最后,第五个疑点:反常脱衣现象。
细数过去‘醉酒冻死’案例,有九成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前面也解释过。
由于低温状态下,死者体温调节中枢麻痹。
会导致出现‘幻觉热感’。
死者会不受控的伴有出现脱掉所有衣物的奇怪现象。
听好:是不受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