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是在四月初,传胪大典则在四月底。
这一日所有金榜题名的贡士都早早进宫,按照春闱榜单名次站好。
他们穿着新做好的红色进士服装,打扮的十分精神。
等到待会传胪大典开始,然后唱名听到自己的名次后。
状元,榜眼,探花就要打马游街。
那会是他们此生最风光的时候,可不要打扮的精神些。
直到此时卫辞才有些忐忑,状元的人选都是由皇上指定。
万一皇上看他不顺眼,这种情况虽然极低,可凡事就怕个万一。
不过卫辞还是想多,很快就有太监过来点了五个人的名字。
“宣卫辞,傅瑾瑜,莫东泽,汪长寿,胡安进殿!”
卫辞记忆力好,他记得傅瑾瑜,莫东泽分别是会试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老师还跟他分析过这两个人,傅瑾瑜是世家出身,他是齐鲁傅氏的嫡系子弟。
莫东泽跟自己很像,是农家子出身,不过他很小就被大儒看重,拜在大儒名下。
至于汪长寿和胡安一个是会试的第六名,一个是第九名。
看来殿试发挥的不错,入了皇上的眼了。
不过卫辞也有注意到这四个相貌都不如自己。
想到老师说皇上是个重度颜控,卫辞心放下了一点。
五人在太监的引路下,一步一步走上台阶,进入太和殿。
五人头也不敢抬,走到该跪的地方倒头就拜。
皇上高居上首,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卫辞第一次感觉到一种端肃的压力。
先不说皇上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君王,只说较好的文武百官,最低的都要四品官员才有资格上朝。
这么多大人物聚在一起,他们沉默时,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压人的势。
卫辞强迫自己显得镇定从容一些,慢慢的他也真的镇定从容起来。
他身旁的傅瑾瑜是世家子弟出身,专门针对这种场景对他进行过培养,所以他此时倒也勉强能稳住风度。
莫东泽就差点意思了,额头上的细汗都出来了。
汪长寿和胡安也忍不住有些颤抖。
五人一进来皇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卫辞。
没办法卫辞长身玉立,肤色白皙,五官俊美。
五人站在一起就他最高,仪态最好,长的也最好看,完全符合皇上对文官的审美。
建文帝立刻高兴了起来,他唇角轻扬:
“你是此次的会元卫辞?”
卫辞连忙上前一步:
“学生卫辞拜见陛下。”
卫辞如今还不是官身,但因为他参加殿试时主考官是皇上,所以他也可对皇上自称一句“学生”。
建文帝听卫辞说话字正腔圆,官话说的极好,声音也清亮悦耳,顿时更加高兴了:
“不错不错,我朝第一个六元郎就该长这样!”
此言一出卫辞再也忍不住喜悦之意,他立刻下跪谢恩:
“学生多谢皇上隆恩。”
建文帝心情不错,他本来还担忧卫辞会不会长的太磕碜,毁了朝廷的形象。
毕竟这是大周第一个六元及第者。
他本想着若是卫辞长的太丑,那就算他已经连中五元,今天也不会点卫辞为状元。
可卫辞一进殿就给了他惊喜,这位会元生的俊美极了。
果然他就说相由心生,才华横溢的人长的绝不会差。
看在脸和才华的份上,建文帝对卫辞态度十分和蔼,他好奇道:
“我听陈爱卿说你过目不忘,可是真的?”
既然陈阁老替他在皇上面前吹了牛,卫辞自然不能下师祖的面子。
他沉声回答:
“回皇上,学生的确能把看过一次的东西都记住。”
建文帝兴致勃勃,就是一旁的大臣也都很感兴趣。
过目不忘这种技能据说是文曲星下凡才有的。
卫辞连中六元,是大周第一个六元郎,若说他不是文曲星下凡,那就没人配说是文曲星了。
如今听说他还自带文曲星的技能,大家都想见识见识。
建文帝命太监去宫中的藏书阁取了几本市面上根本没有的古籍。
让卫辞每页看一遍,然后把古籍收上来考他。
果不其然卫辞的记忆力好的惊人,皇上随便翻开一页说出上句考他,他能马上接出下句,甚至能说出在哪一页第几行。
这下建文帝叹为观止,就是在场的大臣都惊叹不已,满眼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