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七天。
第一笔援助正式落地——目标是非洲东部贫困腹地,一所名叫“图卢瓦希望小学”的村落学校。
那里,干旱已持续三个季节,孩子们每天要步行十公里才能打到浑浊的水。
破旧的校舍在风中摇摇欲坠,一块发黄的黑板已经用了十年,依旧是全校唯一的教学工具。
当天清晨,天边刚泛出鱼肚白,一架印有苏灿慈善基金会徽章的巨型运输机缓缓降落在临时修整的红土跑道上。
后舱打开,一批批物资被快速卸下:
纯净水与营养食物包,整整两千份;
太阳能净水设备,安装后可为村落提供连续供水;
新课本、书包与文具套装,装满十辆卡车;
最后,一项特殊的捐赠——一台大型led幕布屏幕与太阳能发电机组,由苏灿本人私人提供。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穿着破旧但眼中闪烁着光。
当发电机“嗡”的一声启动,整个村庄第一次拥有了电力。
随后,led大屏亮起。
画面中,全球六十四位歌手身着各国服饰,整齐站在钮约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之上,唱响那首穿越种族、国界与语言的合唱——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
孩子们呆呆望着屏幕,眼神从好奇到震撼,渐渐泛起泪光。
小女孩塔比莎怔怔地望着画面,双手紧握在胸口,轻声跟着唱:“we… are the world…”
她的声音轻得像风,却异常坚定。
老师站在她身后,鼻尖发红,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这首歌,是写给你们的。”
年久失修的校舍门前,更多孩子聚拢而来,有人抱着食物包啃了一口,有人望着苏灿c位的身影喃喃低语:“是他,是那个让我们出现在全世界眼中的人……”
当合唱进入高潮段,孩子们不再害羞,而是主动站起身,跟着大屏齐声歌唱。
他们的歌声稚嫩,却穿透大地的沉寂,唤醒了整个村庄的灵魂。
老师哽咽着说:“他们唱的是未来。”
远方,一名摄影师默默按下快门,泪光中定格了这群在黄土与阳光中高歌的孩子们。
新闻头条随即席卷全球:
《we are the world》响彻非洲黄土
苏灿基金会援助行动首发,合唱之光照进最远角落
世界看见了他们,他们也看见了世界
…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留言:
“合唱那一刻,我在屏幕前哭了。”
“感谢苏灿,把这首歌唱进世界的裂缝。”
“他们唱得不完美,但那是最纯净的声音。”
“请告诉那些孩子,他们的歌声我们都听见了。”
“……”
而在屏幕的另一端,苏灿正默默看着这些视频回传的片段,眼中也悄然湿润。
这是他的歌,但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歌。
这,是全世界的回响。
……
华夏大地,盛夏七月。
空气中带着滚烫的热浪,大街小巷却悄然响起一首熟悉的旋律——《平凡之路》。
这首歌,是苏灿去年在《华夏音乐之声》舞台上的经典歌曲,一经发布,便以其真挚动人的旋律和歌词打动无数国人,更在发布后被燕京奥组委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