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升至600米高空时,\"赣州\"号舰载计算机已收到导弹传回的最后画面:12个目标光点全部熄灭,热成像显示海面只剩下扭曲的金属残骸与沸腾的海水。
此次打击创造了现代海战史上最快多目标摧毁记录——从导弹发射到目标丧失战斗力仅耗时3分44秒,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量子化超视距打击时代。
当第一波登陆艇距海岸线仅剩20海里时,055型驱逐舰\"咸阳\"舰的128个垂直发射单元液压锁同时解除,钛合金井盖在舰体上依次以003秒的间隔精准开启,机械韵律仿佛死神的电子琴键轻轻敲响,发出冷酷的节奏。
舰载超算系统“河图-7”迅速解析战场数据,依托量子通信网络与其他舰艇、战术平台进行无缝协同,瞬间将导弹群分为12个智能攻击集群,每个波次配备了独特的毁灭剧本,所有操作均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
第一波集群(攻击登陆艇群)
第一个集群由24枚鹰击-22导弹组成,它们瞄准靠近海岸线的登陆艇群。
这些导弹利用目标识别算法,在接近时通过弹道调整与锁定进行精准攻击。
每枚导弹上配备了复合破片战斗部,能够通过高精度打击对登陆艇进行点对点摧毁,确保每一艘目标都会被击沉或彻底毁坏。
第二波集群(反制对空威胁)
第二个集群由16枚“长剑-10”超音速导弹组成,专门针对海上空域的敌方制空平台展开打击。导弹在发射后立即进入高空,采用“滑翔+俯冲”战术,突破哈夫克的防空网。精准调整的飞行轨迹确保其在接近目标时能够高速低空穿透,突防哈夫克舰载防空系统,撕裂哈夫克反应阵线,摧毁其他哈夫克舰队的指挥和控制能力。
第三波集群(反雷达压制)
这波集群由16枚“神剑-3”电磁波反射导弹组成,专门针对敌方的预警雷达系统。导弹以隐身模式飞行,保持低空姿态并释放电子干扰,使得敌方雷达无法锁定真实目标。在抵达目标区域后,导弹释放强烈的电磁脉冲,瘫痪敌方所有雷达设备,削弱对海面与空中的探测能力,为后续攻击铺平道路。
第四波集群(制导反舰攻击)
紧接着,由12枚“海龙-15”重型反舰导弹组成的集群开始发射。这些导弹以精准制导模式锁定敌舰,采用了融合红外与雷达寻标器的先进追踪系统,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准确击中海面上的敌方主力舰。每枚导弹装载了高爆战斗部,能在短时间内对敌舰造成毁灭性打击,确保敌舰在首波攻击后基本丧失战斗力。
第五波集群(反潜打击)
这一集群由6枚“海猎-8”反潜导弹组成,专门用于打击哈夫克潜艇。通过量子通信系统与“海鹞”水面探测无人机的实时数据对接,导弹精准锁定潜艇潜航路径。反潜导弹具备极高的海水穿透能力,发射后自动调整速度和弹道,能够在目标区域下潜至最大深度,通过水中震动和声呐系统确认目标后精准爆破。
第六波集群(海上机动平台攻击)
这波集群包含4枚“天际-8”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专门针对敌方海上机动平台与指挥舰进行打击。这些导弹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在接近目标时能够突破敌舰的最先进反导防御系统。通过先进的制导技术与动态弹道,确保攻击目标在短时间内遭受致命打击,迅速摧毁敌方指挥控制与反击能力。
第七波集群(地面目标摧毁)
为了支援岸上作战,7个导弹群中的第七波由8枚“风暴-12”地对海攻击导弹组成。这些导弹专门瞄准哈夫克海岸阵地与重型火力支援平台。每枚导弹的战斗部采用反堡垒设计,能够穿透重型防御工事,直接摧毁敌方的指挥中心、火炮阵地和海防设施。
第八波集群(反弹道导弹系统攻击)
该集群包含12枚“天箭-5”导弹,专门针对敌方可能反击的弹道导弹系统。每枚导弹都配备了先进的高反射雷达和战术机动算法,能够快速锁定并追踪哈夫克反击时发射的弹道导弹轨迹。通过超高速碰撞及极强的动能打击能力,直接摧毁敌方的导弹发射平台与其发射器。
第九波集群(指挥与通信节点压制)
9个集群中,专门为指挥和通信节点破坏的导弹组,包含10枚“幽灵-9”通信干扰导弹。它们会对敌方重要的通信与指挥平台实施彻底压制,释放强力的信号干扰与电子攻击,导致敌方舰队与陆上指挥系统的通信中断,瘫痪敌方的指挥链路,令其无法进行有效反击。
第十波集群(战术火箭轰炸)
这一集群包含20枚“雷霆-5”战术火箭导弹,主要对敌方地面和海上防御阵地进行大范围的轰炸。这些火箭导弹带有集束弹头,在命中敌方目标时能够释放多个小型子弹头,对敌方多个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迅速瓦解敌方阵地防线。
第十一波集群(智能无人机攻击)
11个集群则由24架h-100“火箭天使”智能无人机组成,这些无人机采用自主飞行与识别系统,能够在哈夫克防空网的空隙中突破,进行精确打击。每架无人机携带的微型导弹能够对地面设施进行快速精确的致命攻击,确保哈夫克的防线被迅速压制。
第十二波集群(最后一击)
最后一波集群包含12枚“惊涛-6”重型核弹道导弹,它们是为摧毁敌方核心目标而准备的终极武器。这些导弹的目的不仅仅是摧毁敌方的舰艇,还包括完全破坏敌方战略设施,并确保哈夫克无力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反击。每枚导弹都携带温压战斗部,在关键时刻对敌方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彻底改变战局的走势。
在这些12个波次的智能攻击下,\"咸阳\"舰的火力与战术相辅相成,通过量子通信网络的精准调度与超算系统的完美协同,将战场局势掌握在手中,将哈夫克防守力量一一击溃。
yj-22b的锆基燃烧剂引燃弹药库的硝化棉储备,形成了持续47秒的3000c等离子火球,炙热的火光吞噬了哈夫克军团的后勤补给基地。
每一颗燃烧剂在剧烈燃烧中迸发出刺眼的闪光,空气中的高温使得周围的一切物质瞬间蒸发,空气中的氧气被迅速消耗殆尽,整个区域变成了一片死寂的焚烧场。
与此同时,hn-8s的地下穿透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它钻入地下25米后精准引爆,产生的冲击波瞬间将地下的坚硬岩层压塌,位于苏尔特大学的哈夫克军团地下指挥所发生了晶格级的塌缩。
指挥所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设施瞬间彻底中断,地下人员连同他们的作战部署都被粉碎成了微粒。指挥系统的崩溃令哈夫克军团失去了至关重要的指挥链。
而cj-30a子母弹的钨合金破片则以12倍音速穿透了哈夫克军团在前线的机库。
正在检修的哈夫克su-34飞行员完全来不及反应,金属射流在极短时间内瞬间穿透了机体,甚至连飞行员的尸体都未能留下完整的残骸。
钨合金破片的高速撞击与致命的射流几乎气化了所有目标,机库内的一切都被吞噬殆尽。
紧接着,df-18h滑翔弹道弹轮番轰炸,摧毁了海岸油田区的哈夫克s-400防空系统。
每一枚导弹精准锁定了哈夫克的雷达阵地与指挥所,在高速突破敌方防线后,掀起的冲击波将s-400的关键设施彻底摧毁。
弹道导弹摧毁了油田周围的防空层,让哈夫克军团的空中防御彻底崩溃,为后续的空中打击和火力压制打开了通道。
当第6波次的电磁脉冲弹与“天穹-9”电子战云相遇时,地中海的天空突现出一片异样的蓝紫色极光,闪烁着强烈的电离光辉。
带电粒子在电离层形成的环形谐振腔内加速,电磁波以超高频率传播,瞬间覆盖了大范围的空域。
电磁脉冲波的次级效应开始蔓延,持续了整整83秒,将海面上方的大气层充满了强烈的辐射与电场,哈夫克方的通讯网络、雷达系统几乎完全瘫痪。
所有依赖电子设备的战斗系统在这一瞬间都变得无法使用,整个战场的控制权几乎完全交给了己方。
这一波接一波的打击像是死神的审判,摧毁了哈夫克军团几乎所有的反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