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就是如此,法国的局势绝对称不上乐观。
“甘末林,东线战况如何?”
“情况不妙。塞尔维亚溃败后,协约国的巴尔干战线部队正向东线转移。此外,情报显示,德军正在东普鲁士集结兵力,规模至少达四个野战军。”
因国境战役的战功而晋升为上校的莫里斯·甘末林回答道。
“恐怕不久之后,德意志帝国将在东线发动全面攻势。”
而俄军极有可能挡不住这次进攻。
战争爆发前,甘末林曾与福煦等人一起前往俄国考察,亲眼见识了俄军的作战水平和实际状况。
更何况,俄罗斯帝国本就是一个随时可能从内部崩溃的国家。
自诩对革命最有研究的法国早就提醒沙皇与俄国政府,建议他们至少进行些许改革,否则国家迟早会毁灭。可我们的“尼基”一如既往地左耳进右耳出。
“好不容易才劝住沙皇放弃迁都莫斯科,如今若是俄军再次惨败,那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东线崩溃得越快,我们法军的压力就越大。”
一旦俄国彻底崩溃,如今勉强支撑的法国也将立刻迎来终结。
比利时战线上的局势同样令人忧虑,英国不仅投入了加拿大军与印度军,还派遣了大量自治领军和殖民地部队,使其军力大增。
“更何况,在马恩河,我们连像样的攻势都无法发动,仅仅是尝试推进一公里,就已有上万士兵战死。”
“不过,幸好有贝当将军守住了凡尔登防线。”
由于德意志帝国使用了“未来之人”的作弊手段,使得法军未能像历史上那样大幅度改善伤亡交换比,但作为法国最杰出的名将之一,新锐的贝当依然顽强地抵挡住了德军的攻势。
“可仅仅守住防线是不够的!”
进攻性极强的霞飞显然对贝当专注于防御、不主动进攻的战术颇为不满,他皱着眉,提高了音量。
“我们需要一次逆转!能彻底改变当前僵局的逆转!”
这不仅仅是霞飞一人的愿望,包括普恩加莱在内的法国政府也在不断施压,希望他拿出些能让局势好转的举措。
毕竟,协约国目前的处境实在算不上乐观。
且不论法国本土,就连全球各地的法属殖民地都正遭受攻击。
非洲战场上,英军、德军、以及不久前才参战的葡萄牙军队,还有驻扎在刚果的比利时军,都在进攻法国的非洲殖民地。
远东战线,法属印度支那正遭受袭击,而新喀里多尼亚等太平洋殖民地,战争才爆发不久,就迅速被英国海军及其盟友占领。
与此同时,协约国海军在全球海域疯狂猎杀法国运输船,导致本就碌碌无为的法国海军开始考虑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至于其他同盟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曾英勇抗击奥匈军队的塞尔维亚,连同首都贝尔格莱德一起陷落。塞尔维亚灭亡后,黑山也不得不投降。
而俄国不仅在不到一个月内损失了四十万兵力,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就连首都也遭到攻击。
当然,巴黎也曾被轰炸,但至少法国还勉强向伦敦进行了报复轰炸(因距离原因,未能轰炸柏林),比起连反击都做不到、只会哭喊的俄国,法国的处境显然稍好一些。
虽然这一连串的失败重重打击了法国外交官的努力——他们正试图在和凯撒一样,成为巴黎市内焚烧人偶仪式主角的汉斯·冯·乔侯爵的冷酷牵制之下,竭尽全力拉拢更多盟友。
“意大利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烦人,但的确如此。”
战前已秘密与同盟国签订协议、退出三国同盟的意大利,如今却开始犹豫不决。
本就对参战持反对态度的意大利首相乔瓦尼·焦利蒂(giovanni giolitti),趁机大力主张保持中立。
“不过好消息是,意大利的民意仍然倾向于参战,以收复未回归的领土。历史右翼和萨兰德拉也开始行动了。”
焦利蒂很快就会被赶下首相之位,主战派的安东尼奥·萨兰德拉(antonio salandra)将取而代之。
那么意大利也不会再犹豫不决,总算会挪动那沉重的屁股了。
“而且据说普恩加莱总统已经秘密派遣老德尔卡塞前往君士坦丁堡,与奥斯曼帝国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