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二年,四千三百八十多天如一日,如今参加高考了,面临着收获丰硕果实的张玫,却惨遭飞来横祸。
数学科是张玫最拿手的学科,张玫常把数学当作幸运科,而这次数学考试成了她的滑铁卢之战,是她的伤心科。
张玫估计150分的数学最多只能拿到70分,数学科考完,张玫就知道这次高考,自己落榜已成定局。十二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是这么一个结果:梦想已成泡影,抱负只是镜中花水底月!不甘心啊!
想起年迈体衰的父母,一贫如洗的家境,张玫能不肝肠寸断、悲泪横流吗!
李明对张玫的情况很楚,也很理解张玫的此时的心情,轻轻地走过去,同情地说:“张玫,我们回客社吧。”
张玫没有回应,李明把张玫扶了起来,看到张玫无声的泪水已经把衣服湿透了一大片。
李明说:“想哭就哭出来吧,别把自己憋坏了。”
张玫再也控制不住,放声哇哇痛哭。有些一中的老师听到了哭声,但没有出来阻止,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有过,考试中出了问题的考生有这种反常的表现常有,哭出来之后,反而好了。
张玫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把委屈和难受都哭了出来。李明塞给张玫一条漂亮的印花手帕,上面的图案是天女散花。最近市场开始流行传统印花图案的手帕,美观又便宜,李明进了不少货,觉得这个图案很好看,特地给张玫留了三条,带在身上准备送给张玫。
考试很紧张,没有时间送礼言情什么的,此时张玫需要手帕擦眼泪,正是好时机。
张玫的泪水像是无穷的井水,擦湿了一块又一块,把三块手帕都擦湿透了,才止住了哀声。
尽情地哭过,泪水都流尽了,张玫的心情好些了。
李明这时就劝道:“张玫,上帝关闭了一道门,就会打开一扇窗。人生的道路千万条,这边不亮那边亮,何必在乎一次高考!”
张玫叹道:“我与你情况不同,你年富力强的父亲拿公家的薪水养家,我老迈的父母在等着反哺。你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已经是富人阶级了,我还是个靠衰老父母天天面朝黄土背向天洒汗如雨地养活。你说我能不悲痛哀伤吗?”
李明道:“我知道你反哺心切,也知道你胸有大志,我也非常地赞赏。不过你不要以为只有高考才能实现你的抱负、你的理想,要知道还有其他的门路同样可以助你达成自己的心愿!”
张玫心一动:“你是说我可以走你的经商之路?”
李明:“是的,我就是这么个意思!”
张玫叹道:“你有本钱,我一无所有!”
李明:“我们可以合作,我出本钱,你出智慧、出体力。”
张玫顿感轻松不少:“好,等考完高考之后再说吧。”
张玫站起来,跟着李明回到客栈。范老师看着眼睛红肿的张玫,暗道不妙,忙问和张玫一起回来的李明是怎么回事。
李明把张玫被流氓骚扰,影响考试的事说了出来。范老师叹道:“这事我已经听说了,没想到发生在你们两人身上。也怪我只顾着前面的学生,没想到后面的学生出事了。”
李明道:“范老师你就别自责了,那样的情况,即使你在现场,也不能解决问题。”
范老师:“你受的伤重不重,要不要看医生,下午还要考试呢。”
李明:“我皮糙肉厚的耐打,没事!”
张玫难过地说:“要不是李明在关键时候冲出来与歹徒拚命搏斗,后果不可想象。
李明:连累你挨打不说,还耽误了你的考试时间,我就是个害人的累赘,对不起!”
李明笑道:“我志不在高考,耽误时间和不耽误时间一个样。而且有一半的时间足够我把试题做完了,答题没有受到时间影响,你不要心存愧疚。”
张玫口袋里兜着李明给她的三块擦眼泪弄脏了的花手帕,想着李明的每一句话,心潮汹涌澎湃。
高考考完了,生活复归平静,李明不再需要考虑学校的事,心无旁顾地专门做生意。
张玫家在乡下的村子里,父母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实行承包制后温饱不愁,但经济还是很拮据的。
高考之后,张玫就对李明说:“李明,你曾说过与我合作经商。我知道你是安慰我的话,我并没有当真。不过我这些天想明白了,虽然我没有与你合作的资格,但给你打工是可以的。
你的员工拿的月薪比公家小吏的薪水还多,我若是给你打工,有这么高的薪水足以给我父母养老了。
你还需不需要人,收下我给你打工吧。这次高考我没有希望了,只有给你打工这条路是最理想的。”
李明哈哈大笑:“我正想再新开一个商店,正要招人,你真是懂我所需,急我所急啊。你父母会不会卖货,要是你们家有两三个人来加盟的话就更好了,我就不再需要另外请人。”
张玫大喜:“太好了,我父亲读过两年私塾,年纪大了,做农活吃不消,做营业员还是会的,让我父亲来干吧。母亲没上过学,是没办法做这事的。”
“好,好!我现在带你看看商店,然后你回去告诉你爸爸,明天来上班。把你妈妈也带来,让她给你父女做饭,负责一家人生活。”
李明骑着摩托把张玫带到自己家里。张玫看了店铺后说:“我从来没做过生意,需要什么货架……我都一无所知。需要一个熟手带一带就好了。”
李明:“这个你放心,店里的一切摆设用具今天下午我都会安排好的,你和你父亲明天来上班就是。考虑到镇街比乡墟场的营业时间长,月薪暂定九十元,你们父女两人每月一百八十元的底薪,奖金按营业额另计。
明天我在这里等你们,你们一家三口明天上午来吧。
我的妈妈和姐姐都到墟场商店负责去了,这里的房子足够你们一家三口住。”
张玫高高兴兴地回到五里远的家里,把事情告诉了父亲张大川。张大川不敢相信地问:“女儿,我们家一年的总收入都不到一百四十元。现在父女俩一个月就能挣一百八十元,哪有这样的好事。”
“爸爸,是真得!李明开了四家商店,四个商店里的店员都有这么高的工资,不信你明天亲自问他。”
四望镇李明自己家的房子是临街铺面,开商店是很合适的。以前考虑到父亲害怕得罪供销社胡主任,才没有在四望镇开店,免得胡主任以为李家与他的供销社在唱对台戏。
现在墟场的四个商店经过三个月经营,有了二十多万的资金,足够再开一家商店了。
李仁见儿子的商店利润惊人,远远超过了供销社,一个商店每个月所赚的钱够自己做一辈子。事实教育教育了李仁,思想大变。他受不了胡主任的气,李明一鼓动就心动了,咬一咬牙就打了停薪留职的报告。
胡主任眼红李家发达了,经常给李仁穿小鞋。李仁知道李家已经得罪了胡主任,想通了后自愿停薪留职干个体。
用自家的房子开商店,在这火红的年代,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
胡主任昨天批准了他的报告,李仁今天就一心做自己的掌柜了。
事情正凑巧,李仁在忙着购买货架、货柜……等的时候,张玫就与李明说好了来这个商店的工作。
这个下午李仁父子把铺面收拾好,李明给黄州百货公司的李春妮打电话订好了要采购商品,明天上午就会送到。
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张玫和父亲张大川以及母亲都来了。李明为父亲和张家父女做了介绍,几个人客气了一番后,准备吃完早餐就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