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一天回来的宋皎皎四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寝室,简简单单的收拾自己后,宋皎皎赶紧爬到床上躺着。“好累啊!”宋皎皎大叫,然后点开了抖音。系统也赶紧向老祖宗们投放视频。
老祖宗们看到天幕亮了,以为天幕不会亮的老祖宗睡觉去了,听到天幕亮了有又赶紧穿上衣服看着自己的小屏幕,不知道今天是什么内容。还在处理这一天政务的皇帝们看到身边的天幕亮了,也都停止看奏折。盯着天幕。
知道宋皎皎今天军训完了,老祖宗们抬头看看漆黑的天空,训练这么晚吗。一些小娃娃们也想看,但是被大人制止了,以晚睡长不高威胁孩子回去睡觉。
老爹训斥儿子
老祖宗们看到标题很是疑惑,老爹教训儿子有什么老说的,不就是那样吗,先训斥一顿,不听的,按着打一顿。
【赢驷怒拍大腿:\"我要你行事动脑子,不要用匹夫之勇。”这位让秦惠王怒气冲天的人,正是前不久被立为太子的赢荡,这正是《大秦帝王之纵横》的名场面之一,事情的起因是】
这是后世排演的戏剧吗,怎么又是秦国,就不能换换别的吗。
秦国历代国君一看又是自己的后辈很是高兴,看来后人很爱我们,都把我们的事排成戏剧去普及。让我来看看这后辈做了什么。是教育儿子吗?
秦孝公看着自己的太子:“看来是你教育你的太子。不知道我这孙子做了什么事,竟惹你这么生气。”太子也很好奇,虽然现在他还没有儿子。并且自己以后因犯事去做质子。
秦惠文王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自己未来会立荡儿为太子。就是不知道荡儿做了什么事能让我如此生气。嬴稷也好奇自己哥哥做了什么让父王这么生气。
战国大魔王看到就想起了哥哥与义渠人斗殴的事。
汉武帝看又是再讲秦始皇他们家的事,气恼道:“你们就这么喜欢秦始皇,就不能讲讲我们大汉的事。哼,朕不看了。”
卫青看陛下在闹脾气,只能哄道:“陛下,这次视频万一是讲始皇他们家的糗事呢。”
汉武帝想了想看着标题:“卫青,你说的不错。朕要欣赏欣赏始皇家的糗事。”
卫青看到陛下高兴了起来。松了一口气,可算哄好陛下了。
周王姬发等历代天子看到又是讲那个比自己子孙禅让的国家,很是生气。这后世子孙怎么这么没用。
秦以后的皇帝,大臣也都在翻史书,查查嬴驷和嬴荡的事迹,看看有没有这回事。
{那六国加起来总共也没出几个厉害君主,嬴驷却一个生了俩开挂君主:嬴荡和嬴稷,奠定了一统六国大业!}
秦孝公高兴看着自己的太子:“太子,你生了两个好儿子。”
{武王举鼎举得不是鼎,是大周的江山,只不过彼时周室衰微,但气数还没有尽[泣不成声]}
{秦武王赢荡自己找死啊不自量力举鼎,不自己作死哪有他弟弟昭襄王赢稷的份}
{你不明白举鼎的意义,绝不是匹夫之勇}
{傲视群雄,举鼎为国捐躯。鼎起来了,为以后开创更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说举不起也必须要举。}
周朝天子们震惊了:“这个武王竟然动了我大周国运,可恶,我要杀了秦国祖先,以绝后患。”
历代秦国国君为另一个位面的自家祖先担心。又有些气恼和自豪。气恼的是这秦武王如此鲁莽,竟然是举鼎而死。自豪的是我秦国竟然撼动了天子国运,果然天命在我大秦。
秦惠文王看向荡儿,一巴掌打了过去。张仪,嬴稷也惊诧的看向王上的大儿子。“所以我就是这样成了王。”嬴稷想。
战国大魔王对自己大哥的做法十分感激。
祖龙也是,如果不是武王举鼎动了大周国运,朕可能实现不了统一。
【一天在一处酒馆里,身为义渠人的店伙计为了帮一位义渠人出头,殴打了其他秦人客户,这位刚被立为太子的嬴荡看不下去了,本来想出手教训这个外族人,与对方打了起来,对方眼看打不过,就直接掏出刀子向赢荡挥去,一方的侍卫眼见太子有危险,立即动身上前阻挡却被刺了刀嬴驷很快知晓此事,随即连夜现太子问罪。于是便出现了这个名场面。】
{太子年幼不懂事,可免一死,太子太傅处一刑,夺封地,太子少傅流放,夺封地满意了吗?}
{家里如果有个小学生,需要辅导作业,就会明白赢驷此时此刻的心情。}
{嬴荡:我就和人打架而已,您像我这么大时候你连杀白氏几十人,这跟我比,我算个屁啊}
{你咋不说代价呢,嬴驷被流放,自己老师和公父也都受到了惩戒】
秦国历代国君看着天幕的解释。我这后生果然凶猛。但也看出了问题,不然不会被那个嬴驷教训。
秦孝公看向自己的太子,拍了他一巴掌:“看看你做的好事,我看这个秦武王就是跟你学的。也就你那个嬴稷目前还能看。”太子被拍了也不生气“你不是刚刚还夸我生了两个好儿子,现在翻脸不认人了。”
秦惠文王气的踹了嬴荡一脚,“瞅瞅你做的好事。”嬴荡不服输道:“我现在又没做,而且我也没做错啊。”看着嬴荡还不认错看向嬴稷:“赢小米你说。”
嬴稷无语的看着自己父王,就不能别这么叫我吗,还有这后人,瞎起什么外号。嬴荡也看向自己的好弟弟:“对,小米,你说大哥做错了吗?”
嬴稷无奈的答道:“父王,从视频中扮演你生气的模样,我猜测那时的义渠国还没有完全归属我秦国,视频中的大哥这样做,如果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将带来不少的麻烦。”
嬴驷听了小米的解释,点点头,表示认可,看向自己不服管教的大儿子:“现在你明白了吗。”嬴荡听了弟弟解释,明白了。但还是不服,看着自己大儿子一副武力可以解决一切的样子,气打不出来,羞愧至极。百官听了两位王子的表达,也看的出谁适合王上,只是一些人还在坚持立嫡立长的祖制。以后看着王上就行了。
李世民、朱元璋、朱棣也都用这个事情考验自己的太子。
康熙问下面的皇子们:“这件事,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