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翻开剧本第三场:“这一幕最重要的不是表现林妍失声的痛苦,而是要让观众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过程。从不敢相信、到歇斯底里、再到最后的绝望,每个阶段都要有细微的变化。”
“就像真实的人会有的反应?”
“对。我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经历。”陈映说,“你还记得上次在片场,我教你用生活中的小细节来丰富角色吗?这次也一样。”
她站起身:“比如发现自己失声的那一刻。普通人会怎么做?”
“大概会……”黎明月思索着,“摸摸自己的喉咙?”
“然后呢?”
“试着发出声音?可能会惊慌……”
“对。”陈映说,“这就是我们要的真实反应。不需要太多夸张的表现,就是这些自然的、下意识的小动作,反而更打动人。”
她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一些现代表演理论。首先是‘内心独白’。当你演这场戏时,脑子里要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流。”
系统提示:【正在传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内心独白?”黎明月似懂非懂。
“是的。当你站在那里,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的时候,你的大脑里在想什么?”陈映引导道,“不是台词,而是最真实的想法。”
“可能会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不可能!’”黎明月慢慢说道。
“很好,继续。”
“然后可能会想‘不会的,一定是暂时的’,‘明天就会好’”黎明月渐入佳境,“到最后意识到这是真的,可能会想‘完了,我完了’,‘我还怎么唱戏?’,‘母亲的心血就这样?’”
“就是这样!”陈映激动地说,“你要让这些想法主导你的表情和动作。当你想‘不可能’的时候,眼神里就会自然流露出难以置信。当你想到母亲,手就会不自觉地颤抖。”
“这就是你说的现代表演理论?”
“这只是一部分。”陈映打开笔记本,“还有‘情感记忆法’。你要调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经历,把它们融入表演中。”
她停顿了一下:“比如,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无助的时刻?”
黎明月的眼神暗了暗:“有……”
“就用那种感觉。”陈映柔声说,“不是去模仿别人的表演,而是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角色。这样的表演才最打动人。”
“还有‘心理动作’的概念。”陈映继续说,“每个外在的表现,都要有内在的驱动。”
“每个动作都要来源于内心的冲动。”陈映解释道,“比如当林妍第一次发现自己失声时,她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摸喉咙?”
“对,但这个动作要有层次。”陈映示范着,“一开始可能是不经意的触碰,然后才是慌乱的抚摸,最后变成近乎歇斯底里的掐握。这个过程显示了心理变化。”
黎明月若有所思:“就像潜意识的反应?”
“没错。这就是我们说的‘心理动作’。外在的表现都是内心波动的自然流露。”陈映说,“你试试看。”
黎明月照做,但第一次显得有些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