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搭好,老爷夫人们躺在上面。
“老爷,我怎么觉得躺了这土炕之后,腰背酸疼改善了许多?”
“哈哈哈,夫人,老爷我也深有体会,这个土炕实在妙啊!”
“怪不得一个土炕要一千两银子才能搭好,这个银子花的值。”
“嗯,新砌的那个房子也搭上,让人多砍一些柴火,咱们整日烧着,免得冻坏了。”
“是,老爷!”
围墙内的阮新柔正在分赃……说错了,重来。
正在分银子。
周大郎带着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
“我只出了一个法子,但这土炕确实是我最先研究出来的,我就拿三成吧。”
到手一千二百两,阮新柔美滋滋。
周大郎却摇头道,“没有夫人,我们赚不到这些银子,夫人该得八百两,剩下的我和兄弟们分已足够。”
阮新柔摇头,“你们出力,该拿大头。”
周大郎坚持:“力气不值钱,夫人拿大头。”
兄弟们商量后一致决定,没有人有意见。
阮新柔目光落在李婶子身上,“既然如此,那这八成我和婶子分,婶子劳心劳累,拿四成是应该的。”
李婶子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就跑跑腿,要什么银子,大郎已经拿一份,足够了。”
阮新柔不依她,从银子堆里数出该得那份装进银袋子里起身就走。
路上找个没人的地方将银子装进储存柜,然后才慢悠悠往家去了。
她得将大棚种子从商城买出来新种子放到家里仓库去。
外面新起了十四个大棚。
有两个住着人,其余的用来种粮食和蔬菜。
当然,种了农作物的大棚里也住了人。
不过每个大棚住人的数量十分有限,他们只能加紧干活,搭建新的大棚。
站在瞭望塔上放眼望去,那大棚整齐划一,瞅着十分壮观。
因基础打的好,陆陆续续来的流民没有不愿意干活的。
全都在保证书上按了手印,
有些家底的人就依靠着那些富商建房子。
人手不够,就花银子用粮食请流民干活。
工钱伙食也全都按照围墙内的给的标准来。
这里没有为了一口吃食和人拼命的事。
如有人闹事,周大郎便会带着人过去将人赶走。
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个安身之地,全都老老实实,不敢惹事。
不管是围墙内还是围墙外,秩序良好。
越来越多的人听闻这边的传闻,奔着村子而来。
年关将至的时候,围墙外的流民已达一万七千多人。
阮新柔坚持施粥,只不过稠粥变成了稀粥,好在他们多少在山上挖了许多的葛根,也饿不着肚子。
阮新柔已经很久没上山,听说进山的人多,附近的山都快被挖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