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赚,罗文婧没道理不答应。
当下就答应了刘红梅,替她织一件毛衣。
只不过她要的样子复杂。
还要周身环绕复杂的方格形图案,加上还要赶工。
所以收了二十五块钱的手工费。
刘红梅大气的很,一点也不觉得贵。
还说只要衣服合她心意,再加五元也无妨。
另外她也看上万民霞的手套,表示也要一双手套。
照样是提供毛线,收了五元钱的手工费。
之后,罗文婧借着聊天的机会,跟两姐妹打听了落实私人经营的事情。
果然跟她想的一样。
相关的文件已经在某些大城市里下发了。
清水县城只不过是听到了风声。
真正的落实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晚上徐母回来后,也跟她说起厂里人想跟她买手套的事情。
其中一个就是上次借给她自行车的人。
罗文婧答应了,而且还少要了一块钱。
也有一些心灵手巧的自己去织。
但也只能模仿个大概。
罗文婧的那些针法和图案可没有那么容易模仿。
“文婧啊,没想到你手这么巧,居然会织毛衣,织手套。”
得知她两天的功夫已经靠织毛衣赚了六七十块手工费,徐母都激动坏了。
“妈呀,文婧,你这也太厉害了,两天就赚了我们两个月的工资。”
罗文婧笑,心想这算什么呀?
到了海州,她招兵买马,请人帮她干。
别说一天几十,一天赚几百几千几万,都有可能。
见徐母有些跃跃欲试的意思,罗文婧便教她,两人一起织。
徐母在纺织厂上班,常年跟毛线打交道,手指灵活得很。
一开始针法有点歪斜,徐母直接拆了重新来。
搞到第三次的时候,已经有模有样了。
有些针法出错的,罗文婧指点了一下,马上就搞定了。
婆媳俩抱着毛线一边说话,一边织毛衣,也是其乐融融。
想到要不了多久国有企业就会迎来一个下岗潮流。
像徐母和徐父这样的基础工人指定是要被淘汰掉的。
她干脆把跟万民霞那里落实的消息说了,劝说徐母将来开一个店子卖毛线,顺便搞编织。
“这可是一门手艺,不管什么时候,人总是要穿衣服的吧,只要穿衣服,靠织毛衣就可以赚钱。”
徐母也同意这个观点,只不过她现在还上着班,让她出来做生意,难免有点不适应。
罗文婧也不着急,反正等她们下岗了之后,自然就会记得她说过的这些话。
这样想着,罗文婧干脆把怎么钩织各种小动物和花花草草都教给了徐母。
没想到徐母的天赋极高,好像天生就做这事的。
不但一说就会,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
特别是她织的小猴子,灵动可爱,活灵活现。
直接把罗文婧的都给比下去了。
“妈,真正的巧手是您啊!”
她直接拿了两个,给自己的钥匙扣绑上了。
结果给刘红梅送毛衣和手套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就被她发现了这只猴子的存在。
这下好了,供销社里的所有员工都要跟她买这个猴子。
因为那一年刚好是个猴年。
最后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她和徐母织了多少个猴子不记得了,但光靠这个,两人就赚了近两百块钱。
另外,城南供销社和城北供销社的员工有一半在她手上织了毛衣。
光万民霞和刘红梅两人,不但给自己织,还给自己家人父母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