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秦州是唐朝控制关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薛举据秦州时,与唐朝争关中,显示了秦州在当时的战略地位。大唐得到秦州后,便随时可以征伐河西走廊,盘踞河西走廊的凉王李轨难以进入关中平原,这决定了隋末唐初的天下归属,控制秦州意味着可以保护长安的安全,防止外敌入侵。
秦州在隋唐时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和故事。如杜甫《秦州杂诗》,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曾流寓秦州,写下《秦州杂诗》二十首,描绘了当地风土人情,如\"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等名句。王维曾任河西节度使判官,途经秦州时写下《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唱。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经过秦州,写下《秦州见敕目》\"秦州城头月,万里照人还\"等千古诗句。
另外还有岑参《秦州歌》、高适《秦州杂诗》、王昌龄《秦州曲》、白居易《秦州行》等众多诗作,这些诗篇和故事不仅展现了秦州在隋唐时期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西北边塞的独特情怀。秦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停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秦州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经济繁荣。
唐初的秦州治所在上邽县,即现今的天水市秦州区。下辖的郡县包括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上邽县(今秦安县)、陇城县(今秦安县)、清水县、伏羌县(今甘谷县东),秦州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经略陇右地区的重要桥头堡。
姜暮,是一位以德政着称的地方官员。关于他的具体生平事迹,史书记载较为简略,姜暮到秦州赴任后,施政以恩信为本,不滥用刑罚,以恩德感化百姓。他体恤民情,减轻赋税徭役,招抚流亡,恢复生产,以诚信治理地方,对主动投诚的盗贼宽大处理。在他的治理下,秦州境内盗贼纷纷归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迅速恢复。这一政绩在当时传为美谈,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此时,李密瓦岗军旧部将领徐世积还在山东地区的黎阳据守,尚未归顺唐朝朝廷。魏征已随李密投靠唐朝,于是他主动请求去安抚山东地区,被皇帝李渊任命为秘书丞,带着朝廷写给徐世积的劝降信,乘驿车到达黎阳,劝徐世积早日投降。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冬,黎阳城内寒风凛冽。徐世积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眉头深锁。
隋炀帝大业末年,十七岁的徐世积加入翟让的瓦岗寨,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刻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将领手握重兵,占据着原属李密的黎阳地盘,自见到来自长安的使臣魏征后,他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将军,”他帐下长史郭孝恪走近道,“魏征先生以故交的身份劝您归顺大唐,您为何忧心忡忡?”
郭孝恪是唐朝初年的一位杰出将领,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到归降大唐,再到镇守西域,最后以身殉国,他的事迹令人敬仰。
郭孝恪年轻时便有不同寻常的志向,但因不事生产,被父兄视为无赖。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郭孝恪率领乡里数百人投靠瓦岗军首领李密。李密见到郭孝恪后非常高兴,认为他果然如传闻中颍川多奇士一样,于是让他和徐世积(即后来的李世积,被赐姓李)一同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在瓦岗军的岁月里,郭孝恪一直担任长史,不离徐世积左右。
618年(武德元年),瓦岗军溃败,徐世积归降唐朝,并命郭孝恪奉表入朝。唐高祖封郭孝恪为宋州刺史、阳翟公,让他和李世积经营虎牢以东地区。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窦建德率军援救。郭孝恪进言道:“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窦建德远来,粮运不便,这是天要亡他。大王应固守虎牢,屯军汜水,到时随机应变,歼灭他们就很容易了。”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取得了虎牢之战的胜利。郭孝恪因献计有功,被迁升为上柱国,并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左骁卫将军。
642年(贞观十六年),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迁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是高昌国旧都,镇兵与流放的犯人杂居,与中原又有大漠相隔,因此和朝廷音讯隔绝。郭孝恪到任后,以诚心安抚百姓,尽得当地民心。当时,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袭灭吐火罗,又扣押唐朝使者,侵扰西域地区。郭孝恪率二千轻骑自乌骨出击,击退西突厥,乘胜进占处月俟斤所居之城,并一直追至遏索山,收降处密兵众,威震西域。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发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进讨龟兹。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军攻破龟兹都城,龟兹王布失毕率轻骑西逃。阿史那社尔率军追击布失毕,并让郭孝恪留守龟兹。然而,郭孝恪在留守期间,因不听龟兹人的劝告,对那利没有加以防备,最终遭到那利和城内降兵的偷袭,在西门中流矢而死,儿子郭待诏一同战死。唐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讯后,虽然责备他不加警戒,以致丧命,剥夺其官职,但后来又怜愍其战死沙场,便为他举哀。唐高宗即位后,还追赠他为安西都护、阳翟郡公。
郭孝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英勇事迹。他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归降大唐后建功立业;镇守西域期间威震四方;最后以身殉国,名垂青史。
徐世积面对郭孝恪的询问,轻叹一声,说道:“孝恪啊,你看这天下大势,魏公李密已败已入唐朝为官,我等该何去何从?”
郭孝恪沉吟道:“将军,李密虽败,但毕竟曾是我们的主公。若直接向唐廷献地,恐有背主求荣之嫌。”
徐世积点头:“正是此理。这些土地百姓,本就是魏公所有。我若上表献之,岂不是趁人之危,自取富贵?此非君子所为。” 他转身对郭孝恪继续说道:“不如这样,你即刻启程前往长安,将各郡县的户口、兵马数目详细登记,呈报魏公,由他自行决定。另外,再运送一批粮草给淮安王李神通,以示诚意。”
郭孝恪领命前去准备,相关官文准备齐全后,便立即前往长安,并运粮食供给淮安王李神通。李渊登基称帝后,任命李神通为右翊卫大将军,封郑国公,后又改封永康郡王、淮安王,任命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唐朝在山东各路的兵马都接受他的节制。
数日后,郭孝恪到达长安城。
太极宫内,内侍向皇帝李渊禀报道:“陛下,徐世积的使者郭孝恪到了。”
李渊放下手中的奏章,问道:“可曾带来降表?”
“回陛下,只有一封给李密的信。”内侍答道。
李渊眉头微皱,命人召见郭孝恪。郭孝恪入殿后,拜跪唐朝皇帝,并将徐世积的用意娓娓道来:“徐将军言,这些土地百姓本是魏公所有,他不愿趁人之危,自取富贵。故特命臣将详细数目呈报魏公,由魏公自行处置。徐将军还说,"忠臣不事二主,义士不贪富贵"。 ”
李渊听罢,良久不语,忽然抚掌叹道:“好一个徐世积!不背旧主,不贪富贵,真乃纯臣也!”
他当即下诏:“赐徐世积国姓“李”,以示殊荣。郭孝恪忠勤可嘉,授宋州刺史,与李世积共谋虎牢以东事宜,所得州县,可自行选补官员。”
消息传回黎阳,李世积(即徐世积)感慨万千。他对部下说:“陛下如此厚待,我等更当尽心竭力,以报国恩。 ”从此,这位年轻的将领开始了他在大唐的仕途,后来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而他不贪富贵、忠于旧主的事迹,也成为千古美谈。
皇帝李渊封赐完李世积,回到寝宫休息,突然内侍前来报告,称皇帝的女婿行军总管赵慈景被隋朝河东通守尧君素杀害,李渊大怒,正欲招秦王李世民等人前来,五女儿桂阳公主已经哭红着眼睛进入殿内,看到李渊立即附身跪倒在李渊脚下,痛哭不已。
桂阳公主,本名李氏,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个女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她最初被封为桂阳公主,后来改封为长广公主。
桂阳公主最初嫁给了赵慈景,赵慈景是隋朝番州总管赵讷的儿子,李渊看中小赵的美貌及英武,把长广公主嫁给他。赵慈景去世后,桂阳公主改嫁给杨师道,杨师道是隋宗室观德王杨雄的小儿子,出身贵重,也是极富才华。
但是,关于桂阳公主的母亲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说法认为桂阳公主的母亲是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但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因为正式史书中并没有提到杨氏的贵族出身,很多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杨氏可能只是杨家的奴婢或养女。
皇帝李渊总共有19个女儿,不论女儿是嫡出还是庶出,全部给予“公主”的封号。在皇族,嫡出指的是正宫(正妻)所生的子女,庶出指的是妃子所生的子女。李渊的嫡出女儿只有筹建“娘子军”的平阳昭公主,其余18位女儿都是庶出公主。桂阳公主在众位公主中排行第五,在庶出公主中只有桂阳公主聪颖有文采,所以高祖平日特别喜爱这个女儿。
李渊赶紧扶起女儿坐下,良久桂阳公主才平复心情,抽泣着说:“父皇,您一定要为您的女婿复仇啊!”
我们在前文讲过,不久前,高祖李渊任命女婿赵慈为行军总管,跟随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前往河东攻打誓死不降的尧君素。
独孤怀恩与部下们一路谋划,他分析道:“尧君素久困于蒲坂城内,如今又值隆冬时节,城中的粮草恐怕早已捉襟见肘。我们只需断绝其粮草供应,不出多日,城内守军必定因缺粮而人心惶惶,混乱不堪。到那时,我们再乘机攻城,定能一举拿下。”众将纷纷点头称是。
赵慈景握紧缰绳,迟疑道:“尚书,我军急行三百里,士卒容易疲惫,长途跋涉去袭击远方敌人,会使军队劳累不堪,如果被敌人提前做好准备,就很容易失败。”
果然如赵慈景所言,尧君素听闻唐朝军马来攻,早已领兵进驻蒲坂城,屯兵固守。
唐朝时期,蒲坂城(今山西永济市)位于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根据历史记载,蒲坂城与长安城的距离大约为三百余里。
独孤怀恩并未听从赵慈景劝告,率军一路疾驰,经过几日的急行军,终于抵达蒲坂城下。经过急行军,军士们个个疲惫不堪,连口气都还没来得及喘匀,独孤怀恩便命令道:“隆冬苦寒,正是破城良机!传令全军,今夜在韦义节、段志玄驻军部侧翼扎营,掘壕立栅不得有误!”
火把在寒风中明灭不定,士卒们呵着白气夯土立栅。行军总管赵慈景踩着冻土巡查,突然驻足皱眉,唐军因连日奔波,又连夜修筑防御工事,士兵们的体力消耗殆尽,所修筑的工事也显得颇为粗糙,难以达到防御要求。
赵慈景对身边军头说道:“壕沟深不足五尺,木栅间隔逾丈,这般工事如何御敌?”
赵慈景话音未落,营地西北角骤然爆出惨叫。原来,隋将尧君素见独孤怀恩急行军至此,立刻抓住战机,亲率精兵发起突袭。
独孤怀恩面对尧君素的强攻,招架不住,仓促败走。
赵慈景见状,挺身而出,率军力战。他挥舞长枪,目光如炬,身先士卒地冲入敌阵,与隋军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隋军人数众多,且早有准备,赵慈景所率残余部队渐渐陷入敌阵包围,力尽援绝。他身中数箭,依然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负伤堕马,被隋军擒获。
尧君素踩着遍地唐军尸骸,睥睨被缚的赵慈景:“李渊女婿?若降,许你河东节度使。”
赵慈景啐出口中血沫,仰天大笑:“吾妻乃大唐平阳公主,岂有降贼驸马!”
尧君素被赵慈景的气场所摄,一时竟语塞。他沉默片刻,冷冷地道:“既然你不识抬举,那我便让你看看我隋朝的威严!”说罢,他下令将赵慈景在城外杀害,并将其首级挂在城外,以示威风,彰显自己对隋朝的忠诚。
高祖李渊听闻赵慈景英勇惨烈的事迹,龙颜大怒,当即派遣使臣前去谴责独孤怀恩,并追赠赵慈景为秦州刺史,谥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