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娇娇带着杜衡和杜映梅,赶着牛车也去了地里。
她家的地,高长天和朱钰帮着调换了下,都挨在一起。
十来亩河边平地,和往上一点的三块梯田,一共二十七亩八分地,算是整个石楼村最平整最大块的田地了。
只是别家地里都清理干净了,她家地里还遍布着枯草,还有疯长的荆棘藤蔓,看着杂乱的很。
今天他们三个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地清理出来,为翻地施肥耕种做准备。
三人一人一把砍刀,弯下腰就开始干,枯草还要留作牲口的草料,得割下来捆好等会儿装车。
刺槐、茅草还有不知道是什么的藤条,都砍了拿回去当柴火烧。
土里长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不能用的,就算是狗尾巴草,也能拿来编东西。
从早干到晚,累了就去地头喝口水,啃两个窝窝头。
高娇娇三人终于清理出来五亩地,看着剩下的地,高娇娇捶了捶酸疼的腰直叹气:
“这活儿不累人但是磨人啊,实在不行,明天还是雇人干吧。”
“那怎么行?雇人还要花钱,自己干又不用钱。”
杜映梅第一个不答应,杜衡也觉得这点小活儿没必要雇人,趁着还没去书院,他也乐意帮家里多干点活儿。
一对二,高娇娇只能少数服从多数,牵着装了满满一车草料的驴车,一步三晃回家去。
不放心闺女,在上面梯田干活,时不时盯着这边的高长天,见闺女走路腿都有点打摆子了,忍不住心疼万分,冲姚春香抱怨,
“就那么点地,我带着大壮他们一天就能收拾完。
你又不是不知道,娇娇从小就没怎么下过地,你非让她自己干,看看把孩子给累的。”
姚春香也心疼啊,可再心疼也得忍着,不让她知道种地有多累,她怎么知道过日子有多难。
天上可不会掉馅饼,闺女琢磨的那些听着虽好,可是想要干起来一点都不容易。
还是得先把地种好,把根基打结实了,才能琢磨别的。
姚春香铁了心不帮高娇娇,高长天父子几个再心疼也没办法。
高大宝仗着年纪小,打着要孝敬姑姑的名号,带着高二宝和高天宝几个过去帮忙。
高春花也厚着脸皮,不顾刘小翠的反对,跟了过去。
有了他们帮忙,第三天,高娇娇家的地终于全部清理完了,可以准备翻地了。
高长天和朱钰也跟王里正谈好的雇工的条件,一天十文钱管中午一顿饭,如果要在坡顶挖池塘,那就一天三十文,不管饭。
因为在坡顶挖池塘,要把挖下来的石头和土往下运,坡顶高且陡,牛车上不去,只能靠人力。
得按出苦力的工钱算,不过王里正也说了,在坡顶挖池子蓄水这种事以前没人干过,具体什么情况他也说不准。
只能挖挖看看,先挖个小点的,如果没问题,再慢慢扩大加深。
为了防止滑坡,可以在周围一圈种上树。
高长天和朱钰觉得这个法子稳妥,便和王里正定下了雇工合约。
这次雇工因为牵扯到了全村人的利益,所以费用也是全村人一起出,算出来总共需要的花费,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成的浮动费用。
然后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等活儿干完后,多退少补。
这个方案让原本因为自己家里人少,分到的地也少,房子也小而心生不满的人,一下子心里平衡了。
石小山更是心情愉悦,他早就说了高里正是个公道人,不会偏袒哪一方。
可绛县来的那帮人就是不信,总说里正欺负他们人少,偏心柳树沟的那帮人。
现在好了,人少出钱就少,不光这回,以后再有凑钱的事也是一样,人少的好处一下子就有了,看谁还敢再叽叽歪歪。
趁着地里的雪才化完,地里的土还有些湿润,高长天带着村民抓紧时间翻地。
高娇娇牵着牛,杜衡赶着驴车,带着杜映梅拉着高小寒和高冬月一起下地。
今天活重,杜衡天不亮就起来做好了一天的饭菜。
一小桶稀粥,十张烙饼,一碗肉酱,一碗炒咸菜,还有十个高娇娇点名要吃的茶叶蛋。
想到做这些茶叶蛋,不仅用了茶叶,还用了那么多调料,杜衡就忍不住有点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