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网络问题一时半会儿又无法解决,我只能在卡顿的间隙,继续坚持着,盼望着奇迹能发生,盼望着流量能越来越好。
……
到了新年,爸爸又开始跟我们讲述福字,对联,习俗这类文化知识了,每年都要听他讲一遍。
福字在华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讲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书写与字体:
字体多样:福字的字体丰富,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风格各异,篆书古朴,隶书端庄,楷书规整,行书流畅,草书灵动,人们常根据喜好和场合选择。
创意写法:还有各种创意福字,如将福字与生肖、花卉等元素融合,增添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张贴方式:
大门福字:大门上的福字须正贴,象征堂堂正正、开门迎福,庄重地迎接福气降临。
室内福字:家里的箱柜、窗户、墙壁等位置的福字可倒贴,谐音“福到”,有福气已到家门口的美好寓意。
不过我妈妈不想把福字倒着贴,她觉得正着贴就很好。
颜色与材质:
颜色传统:传统福字多为红色,红色象征吉祥、热情和活力,能凸显喜庆氛围。也有金色等其他颜色的福字,金色寓意富贵、辉煌。
材质多样:有纸质福字,经济实惠、方便张贴;还有木质、金属、塑料等材质的福字,耐用且具质感,可长期装饰。
数量与搭配:
数量讲究:家中福字数量无严格规定,但一般会根据房间数量和空间大小合理张贴,避免过多或过少,以求美观和谐。
搭配和谐:福字常与春联、门神、红灯笼等搭配,形成统一的春节装饰风格,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对联作为华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诸多方面都有讲究,具体如下:
内容方面 :
对仗工整: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词需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等。
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即“仄起平收”。同时,上下联内部平仄交替,如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主题相关:上下联内容要围绕同一主题,相互关联、呼应,共同表达完整的祝福或意境,如春节对联多为迎新祈福,婚联则是祝福新人。
形式方面:
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常见有五字、七字联,也有多字长联,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各90字。
书写规范:一般用毛笔书写,字体多为楷书、行书、隶书等,要求字迹工整、美观,竖写,自右向左排列,上下联位置不能颠倒。
张贴规则:面对大门,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从右至左书写时与上联同侧,从左至右书写时与下联同侧。
时间方面:
张贴时机:春节对联通常在除夕当天上午或下午张贴,寓意辞旧迎新;婚联在婚礼前一天或当天张贴;寿联在寿宴当天等特定场合前张贴。
更换周期:春节对联一般张贴一个月左右,到正月十五之后可摘除;其他喜庆场合的对联在活动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摘除。
这些内容我们早就烂熟于心了,但是又不忍心打断爸爸的滔滔不绝,只能在一旁颦颦点头,但是思绪早就飞出天际了。
……
春节,对我而言,是一场盛大的传统庆典,其中有一件事,每年都让我乐此不疲,那便是去看别人家的对联。
我们家的对联,一直都是爸爸亲手写的。
爸爸堪称书法大师,笔墨在他手中如同灵动的精灵,游走于宣纸之上,笔锋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力透纸背。
每到春节前夕,他便会郑重其事地摆好笔墨纸砚,专注地书写着对联和福字,一撇一捺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那一个个字迹,或端庄秀丽,或气势磅礴,承载着我们家独特的年味与传承,也让我对对联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闲暇时,我总喜欢在楼上楼下穿梭,观察别人家购置的对联。
那些从外面买来的对联,印刷精美,色彩鲜艳,有着各种不同的字体和图案,也展现出不同家庭对新年的祝愿。
我一边欣赏,一边暗自比较,心里琢磨着这些对联的内容和书法水平,和爸爸的作品相较,各有怎样的特点与韵味,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对联的写法,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让我有些惊讶。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家的对联贴反了。
按照传统,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张贴时上联要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横批若是从右向左书写,便与上联同侧。
可如今,很多人门前的对联却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不少横批也变成了自左向右的现代写法。
或许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对这些传统习俗的讲究逐渐淡化了,又或许是不太了解其中的规则。
但在我们家,始终坚守着传统的贴法,爸爸说,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
明天就是除夕了。
怀着激动心。
睡觉!
晚安。
就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