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站在大臣中间,表面上恭敬,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安)
突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在朱元璋耳边低语几句。
朱元璋(脸色一变):“胡惟庸,你可知罪?”
胡惟庸(心中一惊,但仍强装镇定,跪地):“陛下,臣不知犯了何罪?”
朱元璋(怒喝):“你结党营私,专权跋扈,妄图谋反,还敢狡辩?”
胡惟庸(连忙磕头):“陛下,臣冤枉啊,这肯定是有人在陷害臣。”
朱元璋(冷笑):“哼,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来人,将胡惟庸拿下!”
众侍卫一拥而上,将胡惟庸押了下去。
第五幕:朝堂震荡
时间:洪武十二年正月初二 - 初六
地点:朝堂
胡惟庸被逮捕的消息传开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李善长(脸色苍白,心中忐忑不安):“这可如何是好?我与胡惟庸关系密切,会不会牵连到我?”
徐达(气愤地说):“胡惟庸真是罪有应得,他的所作所为早就该受到惩罚。”
刘伯温(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心中却在思考着后续的局势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元璋下令彻查胡惟庸党羽,一时间,朝堂上人人自危。
正月初六,胡惟庸被处死,其党羽也纷纷受到牵连。
第六幕:改革之策
时间:洪武十二年正月下旬
地点: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对众大臣说):“胡惟庸一案,让朕深刻认识到丞相制度的弊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我大明的统治,朕决定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制度。”
众大臣(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说话)
李善长(犹豫片刻,上前道):“陛下,丞相制度已经存在多年,骤然撤销,恐怕会对朝政产生影响。”
朱元璋(目光坚定):“朕意已决,原中书省下设的六部直接直属朕,以后所有政务都由朕亲自处理。”
刘伯温(点头道):“陛下此举,实乃英明之举,可有效避免权臣专权,加强中央集权。”
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明朝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第七幕:西域之行
时间:洪武十一年十二月 - 洪武十二年二月
地点:西域
明朝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西域某国):“我乃大明使臣,奉我皇之命,前来与贵国交好。”
西域国王(看着礼物,眼中露出惊喜之色):“大明皇帝如此厚意,我等感激不尽。”
使臣(微笑着说):“我大明希望与贵国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西域国王(连忙点头):“好,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经过一番谈判,双方达成了友好协议,使臣圆满完成任务,带着西域国王的回礼返回明朝。
第八幕:后宫劝谏
时间:洪武十二年三月
地点:后宫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陛下,您最近为了朝政之事,操劳过度,可要注意身体啊。”
朱元璋(叹了口气):“皇后,你不知道,这朝堂之事,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马皇后(温柔地说):“陛下,臣妾知道您的苦心。不过,在处理朝政时,也应宽仁一些,不要过于严苛。”
朱元璋(看着马皇后):“皇后,你说得对。朕有时确实过于冲动,以后会多加注意。”
马皇后(微笑着说):“陛下能这么想,臣妾就放心了。朝中大臣们大多都是忠心耿耿的,陛下也应多给他们一些信任。”
朱元璋(点头):“嗯,朕记下了。还是皇后你想得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