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听到这话差点跳脚:“姑娘?咱们军营里里哪有姑娘!”想了想,他说道:“招喜那不算。”
众人:“……”这话虽然有点别扭,但他们确实都赞成这个说法。
有人说道:“行了,别瞎猜了,是咱们陆大人送的。这个我知道,叫知己难寻。咱们陆大人和教头,一文一武,珠联璧合,这才是知己啊。”
听书说道:“这读书了就是不一样,说话都有文化了。”
“是吧?我就是家里穷,我要是从小读书,那也是个好苗子。这状元郎当不上,但以我的相貌,一个探花郎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那人自得不已。
众人沉默了一下,转头就走,还是训练吧。
一转眼又到了春耕的时候,这一次陆晨阳亲自带着官员们一起下田干活。
因为陆晨阳发现一个事,蜀地的官员并不重视农桑。
蜀地的官员们全都致力于讨好南阳王,然后就是跟当地的富商豪绅打好交道,没几个对百姓们的事上心。
陆晨阳刚到蜀地的时候,他们都不敢,怕惹怒陆晨阳,几次赈灾也都把东西发下去了。
但是经过这大半年,他们觉得陆晨阳脾气好,好说话,就开始懈怠了,一个个的懒散不已。
陆晨阳来了蜀地,为了不打破当地的平衡,他并没有大肆的更换官员。只要听话不闹事,他都愿意给他们机会。
那个时候他也说了,好好办事,不贪赃枉法、欺辱百姓,这个官儿他们照样干下去。
可能就是陆晨阳如此和善,如今就都原形毕露了。
就说过完年吧,陆晨阳规定的是初五开衙。结果有的地方的官员,一直过了十五才开始办公。
当然了,他们也是初五开衙,但衙门根本没人,有什么事都推托,说县衙没空。
陆晨阳知道这事,还是因为两户人家发生了口角,去告到了衙门。
结果衙门没有给处理,双方的矛盾越闹越大,回去之后竟然大打出手,还动了刀子。
一户男主人受了伤,城内的大夫治不好,这户人家有个亲戚,在军中当兵,那当兵的就找到了招喜,希望她能救人一命。
如此,陆晨阳才知道此事。
他知道之后怒不可遏,如果衙门早点拿处理此事,也不至于差点闹出人命。
陆晨阳仔细一调查之后发现,这样的事还不少。
所以一开春,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陆晨阳干脆亲自带这他们一起来下田。百姓们的苦,你们都给我吃一吃!别一个个的光拿俸禄不干活。
这是从他不去外面吃饭得出的灵感。他不出去吃饭,酒楼就黄了,那他亲自下地,看谁还敢不重视农桑!
几个官员跟在他身后一起下田,他们哪受过这个苦。
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有个官员说道:“大人公务繁忙,下午还是不要过来了吧。”
陆晨阳问道:“下田辛苦吧?”
有人点了点头,诚实地说道:“确实辛苦。”他们这辈子都没过过这样的苦日子。
陆晨阳说道:“可是百姓们不觉得苦,他们每年辛勤劳作,只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对很多百姓们来说,种地是最微不足道的苦头了。
众官员们都沉默下来,他们也明白了陆晨阳的用意,让他们体会百姓疾苦。
但也有人不以为意,他们又不是那些百姓,为什么要体会他们的苦楚?他这一生老天厚待,生在了富贵之家,本就是来享福的,凭什么要去吃这个苦呢?
陆晨阳看到有人的怨怼,说道:“若你们只是富贵子弟,倒也不用了解这么许多。可你们不只是出身富贵,你们也是官员。都说爱民如子,这我觉得有点强人所难。但是理解治下百姓的不易,对他们心生怜悯,却是为官者的本分。我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也不指望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只希望,你们能够尽自己所能足矣。”
陆晨阳的要求高吗?真的不高,就是让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是就这,都不行。
能当官的就没有几个蠢货,听到这话也知道陆晨阳不满意了,都应了下来。
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反正表面上各个都恭恭敬敬的。
陆晨阳看着他们也没多说什么,不过下午确实让他们回去了。当然不是体恤他们辛苦,而是让他们回去好好办差,别让百姓们找不到人!
现在可是春耕,农具、耕牛什么的,都是衙门统一调配的,有任何问题都得找衙门。
陆晨阳下了死命令,谁都不许挡了春耕的道!因为今年是蜀地第一次种植多季稻,从岩泉县也运来了一批农具,就是为了提高今年的收成。
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衙门,还得继续干活,啊,其实他们当官也很不容易很辛苦的。
谁管他们,不爱当就辞官啊。
辞官是不可能的辞官的。
陆晨阳回到王府,招喜见陆晨阳一身的泥泞,心疼不已。
“大人,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热水,你先洗漱一下吧。”
陆晨阳夸赞道:“还是我家招喜贴心。”
陆晨阳洗完澡之后,就写了一封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