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眸光幽深,他觉得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可能就是跟陆晨阳成为了同盟而不是对手。
他几乎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的地方。
燕行道:“因为我告诉他,定远侯谎报军情,西北的战事,他已经连败五场了。”
陆晨阳恍然,南阳王知道了西北的战事不顺,乾元帝肯定没有多余的兵力来讨伐他,而他本来还占据着有利地形,整个蜀地以南几乎都成了他家的菜园子。
这个时候发兵,朝廷没有军队能抗衡他,他甚至能跟乾元帝平分天下!
这样大的诱惑,南阳王怎么可能不心动!这几乎是必胜的战斗。
陆晨阳冲着燕行竖起大拇指:“高啊!”
他就知道,镇国公府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一败涂地?燕行这个是镇国公府唯一的独苗怎么会被发配到这里。
燕行看着他钦佩的目光,心里却道,真正该钦佩的人是他。
在这场计划中,南阳王是定数,而陆晨阳却是变数。
陆晨阳给这个计划一个完美的收尾,岭南成了他们重新开始的基石。
陆晨阳将岭南发展的太好,让他们有了底气可以继续招兵。
兵权交出去了没关系,他们可以重新招兵买马。
二十多万的大军,这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而这二十多万的兵马,几乎是他一手训练出来,战斗力更是没得说。
燕行望着陆晨阳:“陆大人这是讽刺我呢?谁敢在陆大人面前自称高明呢?”
陆晨阳挑了挑眉头:“世子爷夸我?”
燕行嗯了一声,说道:“别忍着了,笑出来吧。”
然后陆晨阳就笑了出来,璀璨明媚。
陆晨阳身上有一种特质,他现在称得上是大权在握了,在岭南说一不二。他身上有了上位者的气势,但他同时却也保留着少年稚气。
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特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并且丝毫不觉违和。
燕行这次来,也是要给陆晨阳谋划刺史之位。
燕行说道:“得让皇上知道你的实力,否则他也不敢用你。”
陆晨阳想了想,说道:“那就让皇上的探子去提醒他,我们可以有实力,但是还不能太多。”
他得让皇上放心。
这件事只有燕行能去做。
于是乾元帝就收到了消息,陆晨阳心怀百姓,收留了不少蜀地逃难的百姓,如今已经有了十万大军了。
这十万大军虽然并不能对抗南阳王,但却是目前乾元帝唯一能调动的兵马了。
乾元帝也没想到陆晨阳能有这样的本事,可以收留这么的流民。
毕竟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果然是个有本事的,可惜就是太过耿直了。
不过也只有这样耿直的性子,所以才能做出收留流民的事情来。
陆晨阳本身就有一种正直且愚蠢的气质。
在乾元帝眼里,陆晨阳这样的是很好拿捏的。
一个书生,读书读傻了,讲究忠君爱民。就是那种会为了帝王誓死谏言的那种大臣,说实话,做皇上的都很讨厌这种大臣。
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大臣大部分都是忠君的,他们不会有别的坏心思。
他们一生所求不过就是为百姓谋福罢了,正直清廉公正。
乾元帝做皇帝这么多年,见过不少这样的大臣。他们不止这样要求自己,还要求皇上,要求他做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为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殚精竭虑。这样的人,就算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们也不会有不臣之心。
乾元帝觉得,陆晨阳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乾元帝收到消息的时候,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事实上,他也没有别的选了。
乾元帝立刻下旨,让人送闫元杰回京受审,而陆晨阳则完成了从县令一跃成为刺史的史诗级跨越。
多说一句,如果是平时,大臣们肯定要反对,升官也没有这么升的。但现在不一样,南阳王谋反,这个岭南刺史明显是去收拾烂摊子的,而且很大概率打不过。
谁爱当谁当吧,他们也没必要为了升官去找死。
有个现成的陆晨阳去背锅那可太好了。
圣旨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岭南。
乾元帝派人去岭南宣旨,为了赶时间,就派了一个宣旨太监和两个护卫快马加鞭地就赶往岭南。
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陆晨阳已经派兵跟南阳王打了几场了。
陆晨阳以擒贼为名先发兵,他亲自担任主帅,率领十五万万大军出发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