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走到了外面之后,这老太太才缓缓地开口,朝着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故事。
当时是文革结束的第二个年头吧,也就是一九七九年,这村子里面出现一个特别荒唐的事情。
这个寨子,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带来的弊端,就是信息交流的不发达,文革以前的一些老旧思想,一直在这里存在、影响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包办婚姻”,就是这些旧思想的代表之一,其实在旧社会,这是极为推崇的婚约方式,见怪不怪了吧,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事情总有那么些个例外。
那时候,这寨子有个姑娘叫做李秀儿,人如其名,长得清秀可爱,端庄文静,十分耐看。
这自古美人多疼爱,待秀儿长大以后,秀儿的家里,自然少不了来提亲的乡里乡亲,这其中就有时任村长的儿子。
可爱情就是这么的令人捉摸不透,在别人的眼里,如果能够嫁给村长的儿子,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但这傻姑娘,放弃了所谓的好人家不要,放弃了即将过上的好日子不享,偏偏爱上了个下乡的穷知青。
爱情来了是没错,自主选择爱人本也无可厚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幸福的权利嘛,可错就错在他们生在一个封建落后的地方。
这村长的儿子气不过,就在某一天晚上,联合村子里的其他人,秘密的把这知青给杀了,事后,村长又利用他的权力,将这件事情隐藏了起来,并且对秀儿谎称说他回了城里,说他是个负心汉,抛弃了她,让她放弃他。
这理由,秀儿自然是不信,但又不得不信,并且那个时候,秀儿已经身怀六甲,既然已经怀了这知青的骨肉,忠贞不渝的秀儿还想为爱继续坚守着。
未婚产子,这在当时是听都没听说过的,极其伤风败俗,出了这一门子事,更是给家族带来了奇耻大辱,秀儿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被气的中风,没几年就死去了。
秀儿父亲死后,就只剩下她和她哥相依为命。
这样的灾难不单单是影响到了秀儿,更是传留到了秀儿孩子的身上。
秀儿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冠上了“野孩子”、“杂种”、“不要脸”等等之类的词。
大人们不让自己的小孩跟他一起玩,连路边的野狗也看不起他似的,看见他也是汪汪的叫个不停。
可即使这样,秀儿依旧坚守着她的爱情,她相信他会回来的,相信他不会抛弃她们娘俩的。
同样对爱执着的不止秀儿一个,还有那个一直爱慕她的村长儿子。
八年来,村长的儿子一直在劝秀儿跟他过,可秀儿誓死不从,终于有一天,秀儿磨掉了他最后的一点耐心。
那天晚上,天上不断地闪着雷,刮着疾风,下着暴雨,这村长的儿子喝得个烂醉,仗着酒劲,直接跑到了秀儿的家里,要想强暴这秀儿。
性情刚烈的秀儿自然是反抗的,但她一个弱女子,又怎么可能斗得过一个一米八的大汉子呢。
于是那一晚,她就当着她八岁儿子的面,被这禽兽给玷污了。
事后,这村长的儿子一直道歉,说是自己喝醉了,是他该死,希望秀儿就此跟了她,说他会对她负责的。
秀儿则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打着她孩子,骂他的爸不负责任,骂他和他爸一样,不知道保护她。
两天后,秀儿的尸体被人发现了,她穿着一身红嫁衣,吊死在了家里的房梁上。
秀儿的葬礼很简单,因为村子里面的人不承认她是结了婚的,所以不允许使用棺材,更不允许她埋进祖坟。
这提议有支持自然有反对,于是两方人就开始争执起来,这一幕也被他八岁的儿子看见了。
最终,在秀儿哥哥的强烈态度下,这村长才做了让步,让出了个木头箱子,把秀儿给装了进去,草草地就埋掉了。
这埋秀儿之事,都是这些白事先生一手包办的,除了他们之外,村里也没有其他的人知道。
另一天,这秀儿的孩子也失踪了,隔了几天,才被人在秀儿的坟堆上找到了晕过去的他。
自那时候起,这小孩就每天跑到这坟地,跟他母亲在一起,他舅舅尝试拦过,但每一次拦,他都会绝食,不吃不喝的好几天。
最后,他舅舅也没拗过他,没办法,只能任由他去找他母亲。
这说也奇怪,这孩子一去就是一整天,甚至有时候是连续几天都不回来,但却从未见他喊过饿。
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个中倪端。那一天,小孩的舅舅就偷偷的跟着这小孩去了趟坟山,这才发现了小孩隐藏许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