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回头一看,只见自己的身后站着一个身材干瘦,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头。
或许是因为满脑子想的都是王建国和厂子的事情,张亮竟然一下子想不起来,这个老人是谁。
“叔叔,您认识我?”
老头子推了推鼻梁上的镜框。
“你这小伙子,这记性怎么比我还差!我是余芝树。”
余芝树,以后的炒股大佬。
张亮一拍自己的脑袋,赶紧走向前打招呼。
“余叔啊,抱歉,我最近事情实在太多了。”
余芝树摆摆手,“我懂,你开厂子的嘛忙得恨。”
张亮颇感惊讶。
“余叔,您知道?”
80年代,不像21世纪有微信、qq、电话这些方便的聊天工具。
基本的沟通,都是靠书信。
电话就连政府也不一定有。
所以,信息相对是闭塞的。
这余芝树和张亮不同村,竟然知道张亮开了工厂,这让张亮颇感意外。
不过仔细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前世的余芝树,可是靠着炒股发家致富的。
靠的不就是对信息的敏锐洞察力吗?
面对张亮的疑问,余芝树哈哈一笑,“只要是我想知道的,都会知道。”
张亮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也笑了。
“余叔看着就是个不一般的人。”
“还行,我看你愁眉苦脸的,是有什么事让你苦恼吗?”
余芝树黑色老花镜后的那一双犀利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看向张亮,仿佛要将人看穿。
张亮想到了余芝树曾经帮过自己度过一次经济危机,他不再隐瞒,便将和王建国之间的一些龃龉,大概地说了一遍。
“现在政策不明朗,为了避免没有必要的麻烦,我的厂子就挂靠在了村集体那里。所以,厂子名义上是村里的,但是实际上是我的厂子。这个王建国就利用这点和我讹钱,当真无耻。”
听完张亮的讲述,余芝树并不生气,反而哈哈一笑。
“这事儿,其实很好办。”
张亮皱眉,很好办?
看出张亮心中不信,余芝树便又进一步解释。
“王建国他甩无耻,你也可以甩无赖。钱在你手上,难不成,还能从你的手里抢走吗?”
这话一吹,张亮也瞬间豁然开朗。
说句客观的。
80年代,是国人思想解放的年代。
摇滚的兴起,港圈文化的盛行,都让大陆的年轻人变得很躁动。
这时候,也是流氓最盛行的时候。
说白了,有时候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胜利者。
张亮笑着说:“还得是余叔您啊!不过,万一他们要是硬来的呢?毕竟,这王建国的背后,可是有个县委书记。”
这聊着聊着,张脸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了一段十分模糊的记忆。
那就是,余芝树和王爱国认识。
在文化运动之前,这余芝树还是王爱国的前辈。
这段记忆涌出来的时候,张亮有了主意。
如果余芝树,能够出面说服王爱国,那么没有了王爱国的掺和,王建国就好对付多了。
张亮还要再说点什么,余芝树却是摆摆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
“你曾经给我送过几幅字画。这样吧,如果王爱国要找你麻烦了,你派人来找我,我就住在这个镇子附近。”
说完,余芝树从发旧的中山装里,掏出一张纸、一支钢笔,写下了自己的地址。
张亮接过地址,嘴巴不住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