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到来,使得京城空前绝后的热闹。
许多客栈都被包揽下来,彻夜传来吟诗诵文的声音。
许多熟识的年兄年弟,久违地重逢见面,一起上街饮酒。
对大周的恩科制度,都称颂有加。
“大周的科考,比起前朝大炎,可是公正清明多了。”
“是啊,当初大炎的时候,大大小小所有功名,都被那些贪官拿来卖钱。”
“只要花钱,就能买到举人,谁出价码最高,谁就能当状元、榜眼。”
“每年恩科的时候,看着那些豪绅富户,乘着八抬大轿进京赶考,多少年兄都被气得郁郁而终。”
“幸好现如今大周朝来了,这恩科也变得公平公正,终于能论才试用。”
“今年,我定要倾尽毕生所学,博上个功名不可!”
大部分学子都干劲十足,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但也有一些人,态度仍然非常悲观。
“呵,你们别高兴得太早。”
“乡试、县试公正,可不代表院试和殿试也同样公正。”
“自古这朝廷都是官商勾结,谁有银子谁就是王道。”
“京城的水又深又浑,那些世家大族给出的银两,都足够买我们的命。”
“我就不信,担任主考的官员,真能清水明镜,分文银两不取,让我们和那些世家子弟公平竞争。”
……
深夜时分,裕王府内。
裕亲王坐在太师椅上,手中端着茶盏。
王密等几名重臣,都站在他的身后。
而在裕亲王等人面前站着的,则是两名胡子花白的老者。
这两名老者,便是翰林院的两名首席大学士,黄如汉,肖敬山。
二老跪在裕亲王面前,振声道,“参见王爷!”
“黄老,肖老,请起吧。”
裕亲王微微地点了点头,淡笑道,“你们二位,都是前朝大炎的大儒,声名遍天下。”
“本王早就有心与你们结交一番,可惜每次派人给你们送来请柬,你们都自称身体抱恙,一次都不曾来过本王府上。”
“今日,总算是如愿以偿,将二位请来府上了。”
黄如汉和肖敬山相视一眼,脸色都变得复杂些许。
裕亲王口中这个“请”,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派人来请。
而是直接派三十多官兵到他们府上,强行要将他们带到这里。
一个个都披着盔甲带着刀,气势汹汹,凶神恶煞。
他们两个上了年纪的文人,又如何敢忤逆。
黄如汉讪笑道,“这深更半夜,不知王爷和各位大人将我们请来这里,所为何事?”
“黄老,别急,先坐下,听本王慢慢说。”
裕亲王让黄如汉和肖敬山落座,命人为他们端来茶水。
随即眯着眼睛,沉声道,“眼下各地学子都已经齐聚京城,距离恩科大试只有不到十天。”
“二位老先生,作为翰林院的首席大学士,这编撰考题的重任,都在你们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