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衙仓库边上临时摆个租赁点也是满月灵机一动的接过,为此她一边将镇上能雇佣到的车夫和能租用的驴子、骡、马甚至牛都租下来了,还再跑了一趟佟家,佟员外将家中暂时不用的马匹骡子和车辆也都借给了她。
桶子则是直接从无人超市订购的,可以直接从仓库中拿东西就是方便,满月身后的棚子里只掩人耳目的放了十几个桶,实际上她每次进去搬都是从仓库直接拿,但造成的视觉效果像是仓库里库存足够多,怎么也搬不完似的。
这种取之不尽的假象莫名让跑来抢购水的人们也没那么紧张了,不知不觉中他们对仓库门口衙役们大喊的“青阳县水源充足,大家量力购买,水用完了再来买就是了”“水不会涨价,请大家放心”等话也相信了不少。
等天再亮一些,一些青阳县的居民也来买水了,比起周围的居民,他们在这次来势汹汹的旱灾中可谓没吃什么苦头——手头比较宽松的人家甚至还敢用水浇灌家中的植物或少量开辟的一点菜地呢——所以他们买水时的态度也十分松泛,动作不紧不慢,还很有经验的自带了容器,大多是扁担挑着两个桶,也有少数富户是仆役赶着车来的。
但不管是穷是富,那种生活不愁带来的宁静感是非本地人不能比的。
机灵的外地人试图和本地居民搭话,打听这县衙供水有多久,中途有没有出现过限购甚至无法购买的情况。
青阳县的居民们一个个不是摇头就是摆手:
“没有哩,”陪着儿子过来跳水的老太太笑得皱纹都像一朵花,“县衙差不多一个月前就开始供水了,从来没有限购过。”
旁边的排队等买水的不知谁家的仆人插话:“更不可能停售,就算半夜需要用水过来也有人值守呢。”
相熟的本地人也在聊天:“我家米吃完了,等会打算去买点,上次你们买的是长粒米吧?味道如何?”
“挺不错的,煮出来可香,我家孩子就着咸菜能吃三碗,我记得你家上次买的珍珠米,咋样?”
“也好吃,不过我还是想多尝几种。”
“我听说粳米特别软,我公爹牙口不好,当家的让我买点单独煮给公爹吃。”
“单独买什么呀,喜欢吃软米的话就都煮粳米呗,反正福星楼的米又不贵。”
“我倒是打算再多备点白面,我家那口子是从北边过来的,就喜欢吃面条馒头,福星楼的面也不知怎么做的,又白又细,还便宜。”
“那我也去买点……”
外地来购买的人们听呆了,什么长粒米珍珠米的他们不熟悉,但粳米可是十分昂贵的,一般人家进了粮店也不敢往盛粳米的桶那边凑,就怕被掌柜和伙计当偷米贼赶出去。
可听听青阳县的居民在说什么?连粳米都是“不贵”了?还有白面……更是只听过没见过,那装白面的袋子都紧紧扎着,可不会随便让他们这些只买得起糙米的人看。
一部分原本只打算买水的人又动摇了,看着这边卖水确实不限购也不限时,便转头先去路线图上的米粮店看看了。
两家米粮店一个偏城东一个偏城西,但卖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一走进去就被堆得满满的米缸惊呆了。
本地人议论的长粒米、珍珠米、粳米、还有香米、胭脂米、绿米、黑米等等,还有普通人家熟悉的各种糙米,但……看着也比他们平时买的糙米要精致得多,起码根本看不到米糠谷皮之类的东西。
将视线艰难的从米缸上挪开,他们这才注意到另一边分隔为四格的方形木格,其中一格是堆得冒尖的细白面粉,另外三格也都满满当当,分别是白糯米、血糯米、绿豆粉。
除了这两样外,贴着墙的一溜货架一半摆满了各式面条米粉,另一半则是青翠的蔬菜,叶片上挂着细密的水珠,众人最初还觉得疑惑,直到一个伙计忽然拿出个壶,抓着壶柄处的奇怪机关对着蔬菜按压几下,细密的水雾便喷了出来,大家才恍然大悟。
“天哪——好多冰!”
这一声惊呼又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了,店铺分为里外两间,大家走进里间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安排,里面的房间四角和正中间都放着硕大的三足鼎,每个大鼎中都盛着巨大的冰块,丝丝寒气冒出来,让走进此间的人们纷纷打了个寒颤。
但没人抱怨温度低,因为他们都看到了一排排架子上摆放的商品。
肉,全都是肉。
猪肉、羊肉、鸡、鸭、鹅,还有养在巨大水缸里的活鱼……
众人以梦游般的姿态看完整个店铺的商品后,终于后知后觉想起来要去看价格。
尽管之前听到了本地的聊天,但大部分人看到这些商品还是心生畏惧,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能买得起的东西,所以除了一开始的惊叹外,大部分都束手束脚的,连米缸的边缘都不敢挨。
正当众人畏惧的看向米缸上插着的纸板时,一位大婶拎着瘪瘪的麻袋进店了,开口便笑道:“我就说掌柜的早该开个专门的米店了,福星楼那一小袋一小袋的米真不够吃的。”
临时被调到这边的满多福满脸堆笑的迎上去:“张婶,今天还是要买珍珠米吗?”
“对,我家孩子都喜欢这口,”张婶将麻袋都放在柜台上,“今天我家那口子没空来抬米,先买5斤应应急,里外再称两斤糯米,一斤碱水面。”
“好嘞,这就帮您称。”
自有其他伙计将几个麻袋分走去称重,张婶则往里间走去,一边搓着手臂一边查看商品,最后提了两斤猪肉、三条黄颡鱼、两块豆腐出来,却没直接结账,又转去选了两把蔬菜、四根黄瓜,这才回到柜台前。
她要的米面都已经称好,外地来的顾客们也不去看价格牌了,都竖起耳朵想听听这些东西价值几何。
便看到满多福也没拿算盘,一边清点着商品,一边念叨着什么“三九二十七”之类的他们不明白的话,商品清点完了也就报出了总价:
“一共77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