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昇轻轻点了点头,随即继续说道:
“李渊明明已经夺取了西都长安,为何不直接在长安称帝,反而要拥立代王殿下为帝,遥尊陛下为太上皇。
因为他知道如今在天下人心中,陛下还是真正的天下之主,他若是此时称帝,下场必然跟后汉末年的袁公路一样,遭到天下各路势力的疯狂围攻,最终一败涂地。
因此,臣虽说可以带着代王殿下去投奔任何一家势力,可即便他们封臣为王又如何,一个无名无份的草头王,天下谁会认?
既然如此,臣倒不如直接带着代王殿下来投奔陛下,以此来跟陛下邀功。”
秦昇虽然说得很是直白露骨,可杨广并没有因此动怒,反而在心中不住点头,暗暗赞叹秦昇虽然年轻,但目光却是一点都不短浅。
确实相比于带着杨侑去投奔其他势力,投奔自己反而是获益最大的。
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秦昇这个人功利心还是挺强的。
可这对于杨广而言,却不失为一件好事。
因为在杨广看来,秦昇功利心强说明他有弱点,有弱点才有利于自己这个天子掌控和驾驭他。
若是秦昇为人无欲无求,自己反而不太敢放心用他了,因为谁都不知道他无欲无求的外表下,会不会隐藏着更深的野心。
不过看到秦昇为人处世如此老练,见识如此不俗,杨广突然想试试他有没有治国之才。
毕竟自己之前最信任和倚仗的大臣虞世基和裴蕴都死在了江都兵变中,如今他身边只剩下赵才和来护儿这些武夫,让他们带兵打仗还可以,若是让他们参与讨论国事,只会劝自己尽快北归洛阳,除了给自己添堵什么用都没有。
因此,杨广现在将希望寄托在了更年轻的秦昇身上,想听听他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便主动跟他提起一件事:
“你虽然将侑儿带回了江都,可李渊却在长安昭告天下,说侑儿一直好端端待在长安的大兴宫中,你带走的不过是个年纪与他相仿的孩童罢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破除李渊的谎言,让天下人知道长安城中那个小皇帝根本就不是侑儿。”
秦昇之前便听说过这件事,猜到这十有八九又是李世民的主意,也难怪当初他敢大大方方放任自己带着杨侑离开关中,想来心中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不过他也早在赶到江都之前就想到了破解之法,就看杨广这边配不配合了。
“臣倒有一计可以破除李渊的谎言,只是恐怕要委屈燕王殿下了。”
“燕王?”
杨广闻言不由微微一怔,很是不解看着秦昇:“这跟倓儿又有什么关系呢?”
秦昇看着杨广,随即缓缓说道:“既然李渊一口咬定臣带走的代王殿下是假的,那陛下就干脆下旨册立代王殿下为皇太孙,如此一来,天下人自然都知道哪一个代王殿下是真的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让杨广干脆承认杨侑的皇帝之位,自己退居幕后去当太上皇。
如此一来,不仅李渊的谎言不攻自破,之后杨侑还可以以天子的身份罢免李渊的大丞相和唐王,让李渊彻底师出无名,只能学袁术假借天命强行称帝了。
但以杨广的生性多疑和对权力的执念,只要自己敢提出这个想法,他能立即跟自己翻脸。
可杨广听完秦昇的话却陷入了沉默,眼神更是纠结。
他终于明白秦昇口中所说的委屈燕王杨倓是什么意思了。
因为在元德太子杨昭留下的三个儿子中,杨倓最大,杨侗次之,杨侑最小。
依照祖制,若是自己当真要册立皇太孙,也该是立杨倓这个皇长孙,而不是立最小的杨侑。
更何况,自己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也是皇杨倓这个皇长孙,否则也不会将杨侑留在长安,将杨侗留在洛阳,却将杨倓带去江都,一直常伴在自己身边。
如今自己若当真要立杨侑为皇太孙,又该怎么跟杨倓解释呀。
最终,杨广还是以自己要好好考虑为由,让秦昇先行退下了。
秦昇无奈只得从杨广的寝宫告退,心中总算是明白为何同样是好大喜功,同样是穷兵黩武,刘彻和杨广却为何一个是千古一帝,一个是千古暴君了。
因为如果是让汉武帝来做这个选择,哪怕他犹豫一秒钟他都不叫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