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木检查完毕,队伍继续前行。副将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人。李进看似平静,心中却在飞速盘算着对策。
当队伍即将通过城门,副将再次喊停,要查看众人面容。李进不着痕迹地往身旁的人身后躲了躲,用手抹了把脸,沾上些尘土,让面容显得更加模糊。
士兵拉扯着送葬的人,李进被推到前面。他装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眼神却飘忽不定。
副将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李进赶忙低下头,副将没发现明显破绽,挥挥手让他归队。
出了城门,送葬队伍加快步伐。李进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跟着队伍又走了一段,观察着是否有跟踪。
确定没有异常后,他借口小解,溜进了旁边的草丛。等送葬队伍走远,他才起身,向着相反的方向奔去。
李进专挑偏僻小道,避开可能有埋伏的大路。途中遇到一条小溪,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中,洗净脸上的尘土,又改变了自己的着装,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农夫。
狄仁杰和娄师德在城中部署了大量人手搜索,但李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地避开了所有的关卡。
李进远远看到一队巡逻的士兵,他迅速躲进附近的一个废弃农舍,藏在一堆干草后面。士兵们经过时,有个士兵似乎听到了动静,想要进去查看。
李进心跳加速,手中紧紧握着一把匕首。就在士兵即将走进农舍时,一只野猫突然从里面窜出,士兵以为是野猫弄出的动静,便没有再进去。
李进松了口气,待士兵走远后,继续潜逃。
他不断变换路线,甚至故意留下一些误导的痕迹。狄仁杰和娄师德根据线索追踪,却一次次扑空。
最终,李进成功逃出了狄仁杰和娄师德的搜索范围,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朔州城的夜晚,将军府内灯火通明。狄仁杰和娄师德正对着满桌凌乱的线索和残缺的书信,面色凝重,陷入沉思。
狄仁杰双眉紧蹙,目光在那些被毁坏的书信原件上扫过,缓缓说道:“娄兄,此番李进将放错书信拓印且毁坏原件,实乃给此案增添了巨大的阻碍。”
娄师德轻捋胡须,点了点头道:“狄公所言极是。如今原件残缺不全,关键信息缺失,调查确是陷入了困境。”
狄仁杰站起身来,负手踱步,“但越是如此艰难之境,越需冷静思考,寻出破局之法。”
娄师德说道:“狄公,依末将之见,当务之急是先从那些残留的书信碎片中,竭力拼凑出些许有用的线索。”
狄仁杰停下脚步,微微颔首,“此乃其一。然这些碎片损毁严重,拼凑之事怕是进展缓慢,且未必能获取关键信息。”
娄师德沉思片刻,又道:“那是否可从李进的行踪和日常交往之人入手?或许能从中寻得蛛丝马迹。”
狄仁杰摇摇头,“李进此人极为狡猾奸诈,想必早已料到我们会有此想法,定会设法掩盖其行踪和交往之人的痕迹。”
娄师德不禁面露忧色,“那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此案就要陷入僵局?”
狄仁杰目光坚定,“娄兄莫急。吾等不妨重新审视此前的审讯记录和所收集到的其他证据,或能发现之前未曾留意之处。”
娄师德眼睛一亮,“狄公此计或可行。只是这工作量巨大,需得耗费不少时日。”
狄仁杰神色严肃,“为了还朔州一个清平,些许时日的耗费又算得了什么?再者,我们可兵分几路,同时进行。”
娄师德赞同道:“狄公高见。末将这就去安排人手。”
狄仁杰抬手制止,“且慢。在行动之前,还需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有条不紊,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娄师德拱手道:“一切听凭狄公吩咐。”
狄仁杰重新坐回桌前,拿起一支笔,在纸上边写边说道:“首先,将所有的审讯记录重新整理,仔细分析每一个被审讯者的言辞和神态,看是否有前后矛盾或刻意隐瞒之处。其次,安排可靠之人,对与李进有过接触的人进行暗中调查,但切不可打草惊蛇。”
娄师德认真聆听,不时点头。
狄仁杰继续说道:“再者,从李进的家庭背景、过往经历入手,寻找可能影响他行为的因素。同时,也要留意他在暗影会中的地位和所负责的事务,看能否从中推断出他的行动目的。”
娄师德思索片刻,说道:“狄公,那关于那封未写完的书信,是否要请一些书法大家来辨认字迹,看能否获取更多信息?”
狄仁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乃良策。另外,对于玉佩,也要找专人鉴定,看其来历和可能的主人。”
娄师德应道:“末将明白。”
狄仁杰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此次暗影会之事,关系重大,吾等肩负着百姓的期望,定要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娄师德也站起身,拱手道:“狄公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协助狄公破此困局。”
随后的几日里,狄仁杰和娄师德带领众人日夜忙碌。审讯室里,狄仁杰再次提审了与李进相关的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和言辞变化。
书房中,娄师德和几位官员仔细比对和整理着堆积如山的审讯记录,试图找出新的线索。
而在街头巷尾,派出去的探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听着关于李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