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雪点头应道:“是,大人。”
狄仁杰继续说道:“我则带着忠伯继续寻找安全之地,整理我们手中的证据,以备不时之需。我们要在来俊臣的围追堵截中撕开一道口子,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分工完毕,三人即刻行动。
卫瑛凭借着出色的易容之术,混入京城。他先找到了一位素有清廉之名的官员刘鸿儒。卫瑛趁夜潜入刘府,向刘鸿儒表明身份和来意。
刘鸿儒起初颇为犹豫,担心牵连自身。卫瑛诚恳地说道:“刘大人,来俊臣倒行逆施,如今已天怒人怨。若不将其绳之以法,朝廷危矣,百姓苦矣。狄仁杰大人一心为公,此次更是掌握了来俊臣的诸多罪证。大人若能相助,必是为朝廷除一大害,青史留名。”
刘鸿儒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说道:“罢了,老夫愿与狄大人共进退。”
在卫瑛的努力下,陆续有几位官员愿意暗中支持狄仁杰。
另一边,慕容雪如同幽灵一般在京城内外穿梭。她巧妙地避开了来俊臣的眼线,发现来俊臣不仅加强了京城的防守,还派出多支队伍在周边搜索。
在探查过程中,慕容雪遇到了一群被来俊臣迫害的江湖侠客。他们对来俊臣恨之入骨,慕容雪向他们讲述了狄仁杰的义举,侠客们纷纷表示愿意相助。
而狄仁杰带着忠伯在山林中艰难前行。他们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地形,但狄仁杰始终护着忠伯,不曾有丝毫懈怠。
在一处山洞中暂避风雨时,狄仁杰仔细研究着忠伯提供的证据,思考着如何将这些证据发挥最大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三人重新会合。
狄仁杰听了卫瑛和慕容雪的汇报,心中有了底。他说道:“如今我们有了部分官员和江湖侠客的支持,但还不足以与来俊臣正面抗衡。我们需利用来俊臣急于抓到我们的心理,设下一个局。”
狄仁杰决定放出风声,说他们将带着重要证据前往皇宫面圣。来俊臣果然中计,派出大量人手在必经之路上埋伏。
然而,狄仁杰等人却兵分三路。一路由卫瑛带领江湖侠客,故意制造动静,吸引来俊臣的注意力;另一路由慕容雪带着部分证据,绕开埋伏,前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府上,寻求他的支持;狄仁杰则带着忠伯和关键证据,趁乱潜入皇宫。
在皇宫中,狄仁杰终于见到了武则天。他不顾自身安危,慷慨陈词,将来俊臣的罪行一一揭露,并呈上证据。
武则天听闻,龙颜大怒,当即下令捉拿来俊臣。
来俊臣深知自己此次陷入绝境,唯有与武三思联手,或许才有一线生机。他精心准备一番后,趁着夜色,怀揣着一箱金银珠宝,悄悄来到了武三思的府邸。
门房通报后,武三思在书房接见了来俊臣。来俊臣一进门,便满脸谄媚地说道:“梁王,深夜造访,多有叨扰,还望大人见谅。”
武三思坐在书桌后,面无表情地看着来俊臣,冷冷地说道:“来俊臣,你如今可是朝廷的罪人,来找本王所为何事?”
来俊臣赶忙上前,将手中的宝箱放在桌上,打开后,里面的金银珠宝在烛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梁王,小的深知此次犯下大错,但小的一直对大人忠心耿耿。如今狄仁杰欲将我置于死地,可大人您想想,狄仁杰何尝不是您的心头大患?他刚正不阿,屡次坏您的好事,若不趁此机会除去他,日后恐怕大人您的大业也会受阻啊。”来俊臣言辞恳切,眼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武三思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思量。他当然清楚狄仁杰是他掌控朝局的巨大障碍,也明白来俊臣所言不虚。但他也清楚,与来俊臣这样声名狼藉之人勾结,风险极大。
来俊臣见武三思犹豫不决,继续说道:“梁王,小的知晓您野心勃勃,志在更高的权位。狄仁杰一直是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只要我们联手除去他,往后这朝堂还不是您说了算?小的愿为您马前卒,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武三思终于站起身来,走到来俊臣面前,目光盯着那箱珠宝,缓缓说道:“来俊臣,你可知道,与你联手,本王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来俊臣连忙点头哈腰道:“梁王,小的明白。但只要我们计划周密,定能成功。狄仁杰虽有皇帝的信任,但我们可以制造证据,污蔑他与反贼勾结,或者说他妄图谋朝篡位。只要能让皇帝对他产生怀疑,我们便有机可乘。”
武三思沉默片刻,然后说道:“那你说说,具体该如何行事?”
来俊臣心中一喜,知道武三思已经心动,赶忙说道:“梁王,首先,您在皇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就说狄仁杰此次的证据可能是伪造的,是为了排除异己。然后,我们派人暗中搜查狄仁杰的府邸,哪怕是栽赃一些罪证也行。再买通一些朝中胆小怕事的官员,让他们附和您的说法。”
武三思听着来俊臣的计划,心中也有了一些盘算。他说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需一步一步来。若有任何差池,你我都将万劫不复。”
来俊臣连忙应道:“梁王放心,小的一切都听您的安排。只要能度过此次危机,往后小的唯您马首是瞻。”
就这样,来俊臣和武三思达成了默契,一场针对狄仁杰的阴谋在暗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