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全靠运气。
用完酸梅汤粉,酸梅汤需要成本、饭团也需要成本。家里粮食也不够吃,还需再买些。哪儿哪儿都需要钱。这会儿竹筒收费将来呢?总不能一个竹筒真按一文钱算吧,她现在一筒柳叶茶才卖一文钱,不如将这点当做区别于其他摊铺的福利,吸引客户。
“一筒酸梅汤,三筒柳叶茶,我帮您用绳子绑在一起还是?”
“有劳姑娘了。”
“客气。”
沈芋利索拿出绳索将四个竹筒绑在一起。
“姑娘明儿是几点来?”
“还是今早那个时辰,郎君拿好。”沈芋把绳子一端递给对方,“郎君是县学学子吗?”对方闻言怔愣片刻,迟疑点头,“在下闻子铭。”
沈芋身后,沈母惊讶,余光悄悄落在闻子铭身上。
他许是注意到了,讪笑后解释,“家中窘迫,母亲腿疾复发,出来谋生。”“姑娘是有什么事吗?”沈芋摇头。
“在下唐突了。”话落,闻子铭提着竹筒离开。
申时初,随着日头鼎盛,来买茶饮的人愈发多,有上午打下来的基础,不到两刻钟,酸梅汤和柳叶茶便都卖完了。
母女二人没急着回家,沈母在原地守着东西,沈芋去了另一条街,她打算买些白面再买点肉。
白面比米贵许多。最次的一斗也要二十九文,好一点的三十五文,精细面粉一斗要四十四文。整整比米价高出一倍。
瞧着价格,沈芋沉默,她又看了眼小米的价,只稍稍比白面低一些,“有麦子吗?未脱壳的。”伙计摇头。
看出沈芋的窘迫,伙计犹豫道:“姑娘不如买米,咱们这儿米便宜。”
沈芋摇头,她本是想试着做些面食,这价格……罢了,她还是做米糕吧,难怪一个炊饼要两文钱,“肉铺在哪儿?”
“姑娘顺着这个方向往前走,不久就能看到。”沿着伙计指的方向,沈芋走了一二百米就看家肉铺,问了价格后,沈芋再度陷入沉默。
果然,她就不该信那些种田文。
一个个赚了钱后,必定先买些肉庆祝,最便宜的鸡肉一斤都要二十八文钱。
她是赚了二百多钱。不是赚了两千多钱,家里大人小孩加一块儿一斤肉够谁吃?
狠了狠心,沈芋要了两斤肉,和店家打了许久口头官司,最后以四十八文拿走了那两斤肉。
回去的路上,沈芋心里还止不住肉疼,然家里小的小,病的病,总需要吃点好的补补身体,尤其是沈父,沈父受的伤其实并不算重,好好养养,未必没有站起来的可能。当然上战场是不可能了。
等她回到摊位,沈母得知她买了两斤肉,眼睛都瞪圆了,“今儿肉便宜?”
“二十四文。”
“……”
沈芋只感沈母看她的眼神,宛如看败家子,“才赚了几个钱?”沈母一阵心疼,在得知沈芋还要买米后,心更疼了。
“芋头,咱们家种着水稻呢。”
“娘,做饭团每天需要几斤米,不买咱们家米不够用。”家里原本就只有几十斤米,他们省着些吃,能吃两个月左右。但加上做饭团。那几十斤米够呛。
“娘问问大舅他们,看他们卖米不卖。”店里米忒贵了,一斗十八文钱,这价钱足够在村里买两斗了,不脱壳的能买三斗。
“别问你大舅了,问你二舅,你二舅和二舅妈不闲话。”
“好。”沈芋穿来这一月只见过大舅,没见过二舅,这才提议沈母问大舅买米,若是问旁人买,谁家不种地?晓得你买那么些米,可不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徒惹一堆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