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这种作物适合在三四月份播种,但现在时节已过,天气渐热,只能等到明年了,不过,夏暖暖并不着急,毕竟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看完自己的永业田和口分田后,夏暖暖回到了庄子里,作为地主,她对自己的生活很期待,越来越觉得日子有滋有味!
夏暖暖之所以如此沉迷大庆的生活,是因为种田对她来说并不是生存的必需品,而是消遣与乐趣。
如果只是为了生计而耕作,那自然谈不上幸福;但现在,种田只是她在享受富足生活之余的一种娱乐方式。
夏暖暖因为手头宽裕的原因,于是花钱请了几个下人。
明月和彩霞都非常勤快能干,各有所长。
明月擅长刺绣和裁剪,夏暖暖从现代带来的改良版古装设计给了她不少灵感;而彩霞则精通厨艺,制作的小点心不仅精致,还美味可口。
这样的生活,让夏暖暖感到无比满足。
不得不说,这彻底改变了夏暖暖的生活,她觉得这笔买卖太值了!就凭她们的手艺,要是生在现代,早就成为各自领域的顶尖大师了。
至于石坤,更是不可或缺的帮手。
赶马、种田、干粗活重活,样样都离不开他,每次夏暖暖带着彩霞出门,更多是为了入乡随俗,而真正不可缺少的,只有石坤。
虽然语言不通,但他对夏暖暖交代的任务总是完成得一丝不苟。
因为石坤是体力型的劳动力,夏暖暖对他饮食格外用心。
每天都会额外准备肉食,要是别人知道他的饭量,估计要惊掉下巴。
关于盐碱地种植水稻这件事,夏暖暖一拿到土地,就回现代找专家、查资料去了。
周锦程人脉广泛,帮她联系到了一位农业专家。
通过这位专家的推荐,夏暖暖不仅买到了适合盐碱地种植的稻苗,还带回了一堆相关资料。
种植盐碱地需要施足底肥,粪肥这类气味重的东西,直接在大庆解决;而磷肥、锌肥、氮肥以及工业用浓硫酸,则是从现代带来的。
这些肥料都需要少量多次施肥,为了不暴露秘密,夏暖暖原本打算自己偷偷操作,但后来发现20亩地实在忙不过来,只能雇人帮忙。
雇来的都是附近村里的农夫,见识有限,也不怕他们乱说。
有时,村民村民也会来帮忙,然而,这群农民对深耕施肥的做法并不理解,大庆的农耕技术还很粗放,根本没到精耕细作的地步。
看着一个明显不会种田的人站在旁边指挥施肥和耕作,大家都满心怀疑甚至不服气,但俗话说得好,“出钱的就是大爷”,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照做。
后来,村民干脆不来做工了,觉得挣夏暖暖的钱太亏心。
他们认定,这些所谓的肥料和工钱最终都会打水漂。
一个连种地都不会的人,竟然还要指挥大家怎么种地,怎么可能成功?大家都嗤之以鼻。
不过,为了玩票性质的种田乐趣,夏暖暖一口气买了三头耕牛,让大家羡慕不已,有钱,果然可以任性!
一边是20亩盐碱地的种植工作如火如荼,另一边10亩稍好些的土地也没被落下,种植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夏暖暖经常跑到小溪镇,拉回一车车稀奇古怪的东西撒到田里。
大家表面上对她笑呵呵,背地里却议论纷纷:“这姑娘真是有钱没处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原本在乡亲们眼中宛如仙子的夏暖暖,因为这些“怪招”,成了十里八乡的笑柄。
人们背后总爱说:“她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把铜钱当泥巴往地里扔呢!要是我有钱,喝粥都舍不得倒一碗。”
有些自以为有文化的人还会摇头晃脑地来一句:“这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啊!”
然而,村长对夏暖暖的行为虽然头疼,但面子上还是要撑住的。
他总是反复解释:“我们暖暖是都读书人,要建族学教书育人!”
旁人听了,也只能羡慕嫉妒恨,人家再怎么折腾,也是锦衣玉食、富可敌国的命运,谁又能真的说什么呢?
两个月后,房子盖好了,田也种上了,院子里还开辟了一块菜圃,更令人惊叹的是,那座晶莹剔透如水晶宫般的玻璃房!
见过世面的王都料都忍不住赞叹:谁能想到,在这偏僻的海边山村里,竟藏着如此奢华的建筑?
据说,这些玻璃是夏暖暖从现代带回来的,价格贵得吓人,但没人觉得奇怪,毕竟她是老神仙的后人,家财万贯!
新房上梁那天,夏暖暖豪气十足,用的全是顶级材料。
主梁是沉香木,这种木材坚硬无比,千年不腐,还能驱虫,放在现代,简直难以想象!而这样的奢侈,在大庆富人圈并不稀奇,甚至到了开元年间,奢靡之风更盛。
像夏暖暖造的这座大庆风格的小楼,即便是在京城也算得上耀眼的存在。
整座庄园占地近两亩,前院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后院则是一栋小楼和两间厢房,西边厢房用来做厨房和储物间,东边厢房暂时只住着石坤一人。
村里大多是茅草屋或土坯房,稍微好点的是海蛎壳和石头屋,而夏暖暖这座砖石结构的小庄园,比家族祠堂还要气派,尤其是院子里那座玻璃房,更是让村民们大开眼界。
上梁酒选在黄道吉日,当天阳光明媚,热闹非凡……
清晨,夏暖暖和村长的女儿薏儿早早起床,薏儿实在是太可爱了,夏暖暖便将其认作干女儿了。
看着村长忙前忙后,为她们摆酒请菩萨、走流程,鄮县对面的海岛上,有一座南海观音庙,附近的居民大多信佛。
但石家庄却不同,这里佛道兼修,哪路神仙灵验就拜哪路,出海拜龙王,做生意求财神,过年祭灶神,进屋请菩萨。
村长用夏暖暖给的小金铤,准备了一头羊、十只鸡鸭鹅,还有不少蔬菜,主食是香喷喷的大米饭,再添些海鲜点缀,众人吃得满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