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洋历 1280 年,那是元朝吞并南宋的次年。
元朝于这一时期,一面在内部大力推行着各项改革举措,试图整饬朝政、稳固根基;一面又马不停蹄地开启四处扩张之旅,妄图将其版图拓展至更为广袤的地域。
与此同时,在北方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落里,一位秀才家中,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他的父亲曾是南宋的士人,心中满怀着对旧朝的眷恋与忠诚。
因极度不满元朝的统治,认定其以武力夺取天下,毫无仁德可言,根本不配主宰这万里河山,于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考取功名之路,带着全家隐居于此,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争。
男婴诞生后,他的父亲怀着对其未来的深切期许,为他取名为张德,盼望着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始终秉持美好的德行,成为一个正直善良之人。
时光悠悠而逝,张德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长大。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开始与诗书为伴,识字明理,然而却从未将考取功名视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着先辈智慧的养分。
直至八岁那年的寒冬,张德在野外玩耍时,偶然于一处树洞之中发现了一只小狐狸。
那小狐狸气息奄奄,身上还布满了不少伤痕,显然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生命垂危。张德心生怜悯,毫不犹豫地将它小心翼翼地抱回了家中。
此后,张德的父亲以《礼记》等儒家经典为教材,教诲张德应心怀“仁爱万物”的广阔胸怀,对世间万物皆怀有慈悲与善意。
于是,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张德悉心照料这只小狐狸,给予它温暖与关爱,直至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万物复苏,小狐狸的伤势也已痊愈,张德这才恋恋不舍地将它放归山林,让它回归属于自己的自然天地。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悄然转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阴霾般迅速笼罩了张德一家。
在张德十二岁那年,他的父亲因某些缘由得罪了城中的县老爷。那县老爷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竟派人将张德的父母残忍地活活打死。
祸不单行,紧接着,一队官差如恶狼般闯入张德家中,诬陷张德杀父弑母,不容他有丝毫辩解的机会,便将他强行押入大牢之中。
在那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张德受尽了各种折磨与屈辱。三天之后,那县老爷更是草菅人命,连最基本的审问程序都直接省略,便蛮横地将张德定罪,决定择日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很快,斩首之日来临。张德在牢狱中饱受折磨,身心俱疲,心中暗自思忖,或许今日便是自己解脱这黑暗世道的时刻。
就在这时,变故陡生。
原本阳光明媚的中午时分,天空竟骤然暗了下来,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幕所遮蔽。
紧接着,一阵妖风呼啸而起,卷起漫天的尘土,直吹得众人睁不开双眼,现场一片混乱。
张德在狂风中,隐隐约约听到一道略显稚嫩却充满坚定的女声道:“小恩公,我来救您了!”
随后,他便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失去了意识。
当张德悠悠醒来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处山洞之中。
洞中,一位小女孩正神情专注地为他擦拭着身上的伤口。那小女孩见张德苏醒,便缓缓将一切的来龙去脉告知于他。
原来,这小女孩名叫苏霁,本是山间的一只野狐。在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通了灵智,后又幸运地被妖界狐族所接纳,从而踏上了修行之路。
四年前,她为了突破化形之劫,却不幸渡劫失败,身受重伤,奄奄一息。所幸被张德捡回了家中,悉心照料,才得以保住性命。
不久前,她再次尝试渡劫,终于成功化为人形。本欲即刻前往张德家中报恩,却惊闻张德的父母已惨遭杀害,张德自己也即将被斩首。
危急时刻,苏霁毫不犹豫地施展妖法,赶赴法场,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掀起妖风,成功救走了张德。
得知一切真相的张德,心中悲愤交加,对这世道的黑暗深感痛恨。
他心想,连山间的野兽都懂得感恩图报,而自己的父母一生行善积德,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被人无情地活活打死。
苏霁见状,心中满是怜惜,只能轻声细语地安慰张德。
她虽有妖法在身,可那县老爷乃是大元的朝廷命官,受到大元国运的庇佑,她也难以轻易将其惩处,只能无奈叹息。
在苏霁的耐心安慰下,张德渐渐冷静了下来。
忽然,他想起父亲生前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如有一日走投无路之时,可以挖了我们家房子的地基!”
于是,在苏霁的协助下,张德趁着夜色悄悄潜回了自己家中。
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安葬好了父母的遗骨后,便请苏霁帮忙挖掘自家房子的地基。一番努力之后,果然在地下发现了一个铁箱子。
打开箱子,里面藏有一枚丹药、半卷功法、几本古书以及一张已经泛黄的纸张。
纸上的内容大致表明,他们张家乃是战国时期张仪的后代。
祖宗虽为后世子孙觅得了修行之法,但因其在当时得罪了众多修士,致使张家后人不得不隐匿于世,不敢轻易抛头露面。
时光流转,数千年的岁月悄然逝去,张家昔日的仇敌或许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历经了无数次的王朝更迭,家族传承早已残缺不全,就连珍贵的功法都遗失了一半。
如今,若是张家后世子弟遭遇危难,可自行取走这份传承。至于究竟是依靠这份残缺的传承踏入仙途,还是将其高价卖出换取财富,皆由后人自行抉择。
最终,张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他依照纸上的记载,服下了那枚蜕凡丹,就此正式踏上了仙途。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元朝朝廷因强行推广其自身的修炼之法,严重触犯了天下修士的利益与底线,从而引发了修士界对元朝统治的强烈不满与反抗。反元的浪潮此起彼伏,几乎从未间断。
西洋历 1340 年,魔门率先挺身而出,高举“推翻暴元”的大旗,对那些投靠元廷的修士展开了大肆劫杀,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元朝统治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