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一次塞外蛮族大举入侵,兵锋一时之间直指大魏都城,整个王朝都陷入了极度的危险当中。
当时朝堂上下一片人心惶惶,所有人都觉得,蛮族大军不可战胜,大魏只有投降称臣这一条路可走。
为难之下,唐义贞站了出来,向皇帝请命亲自带兵与蛮族大军决一死战。
那一战打了三个月,唐义贞带领三万魏军精锐,生生将近二十万的蛮族大军,打的屁股尿流,直至将他们赶出了塞北之外。
一战定鼎了大魏后来十年的边塞安定。
世人当时皆称唐义贞为“天降神将”,乃是“大魏之魂”。
也是从那以后,唐义贞和先太子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顶峰。
之后没多久,唐义贞便在先太子的逼迫之下,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发动了那一场令大魏举国震惊的宫廷军事政变,从原先的亲王,变成了现在的武安帝。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不过直至如今,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于当年那一场大战,都还是历历在目。
不少老人还会跟家中子嗣提及,当初要不是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如今的他们恐怕都早就已经沦为了塞外蛮族的奴隶了,哪儿还有什么大魏盛世。
只不过人人都只知道武安帝的英武神勇,却极少有人知晓。
当初唐义贞之所以下定决心,宁愿亲身战死在与蛮族决战的沙场之上,也绝不妥协的原因,其实是孙皇后的劝告。
身为女流的孙皇后,却是个极为刚强不屈的人,当时唐义贞心中也有所犹豫。
毕竟蛮族大军近二十万,光是精锐骑兵就有近十万众。
而当时在皇城,大魏能够抽调的精锐兵力还不足五万,这五万兵力,还有留下一部分守卫皇城,不可能全部调用。
否则一旦主动出击战败,那么偌大的皇城,就连一兵一卒都没有了。
无论是谁,在敌我力量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都不可能有信心能保证打赢,武安帝也一样。
当时孙皇后却劝唐义贞,若是不战,大魏向蛮族祈降,蛮族一旦进入皇城之内,必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皇城百姓立时便会陷入水生活热的地狱之中。
以满足茹毛饮血,残忍弑杀的本性,也必定不会放过大魏皇家宗室。
更何况唐义贞身为大魏亲王,曾经多次统兵与蛮族交战,与蛮族之间血仇深厚。
蛮族对他的忌惮,已经是从上倒下的恐惧。
所以一旦进了城内,肯定第一时间就会先杀了他这个王爷。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不论是为了大魏,为了皇城的百姓,还是为了王府上下,都应该如此。
孙皇后也相信,以唐义贞天纵之才,纵然敌众我寡,上下齐心协力,也一定能够大败蛮族,扬大魏国威。
听了孙皇后的劝告鼓励之后,唐义贞这才下定决心,领兵死战。
在唐义贞出征当日,孙皇后便启程前往祈年寺。
那场战争打了三个月,孙皇后就在祈年寺跪了三个月,身边随时都携带者唐义贞的贴身宝剑。
孙皇后从劝唐义贞出征开始,就已经下定决心。
一旦前线战报传回,唐义贞有任何闪失,她就立刻自刎随之而去。
最后,终于皇天不有心人,她等来了前线唐义贞大败蛮族的捷报,欣喜之下,当场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