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圆台一侧,青衣微动,姿态从容。
他早已提笔,却迟迟未写,仿佛在等待着最合适的时机。
当第十声磬音余韵消散时,他终于挥笔落墨,缓缓吟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一句诗,简短却深邃,仿佛带着穿越时空的哲思与叩问。
全场一片寂静。
片刻后,观众席间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低声赞叹。
“绝了!这句诗意境深远,直问天地轮回,妙不可言!”
“‘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句带着一种哲学的空灵与对时光的叩问,真是闻所未闻!”
评审席上的大儒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欣赏之色。
其中一位年长的大儒抚须轻叹:“萧公子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月的古老与亘久,更写出了人心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实在难得。”
另一位大儒接话道:“确实。他的诗句,不仅意境悠远,更有一种人文关怀。这样的才情,已超越了寻常诗人。”
随着萧宁的诗句落定,其余参赛者的诗作顿时黯然失色。
白雪霁站在圆台中央,目光静静地落在萧宁身上,唇边浮现出一抹浅笑。
“飞花令到此结束,”她清冷的声音传遍全场,“此轮萧公子当之无愧,为首位。”
全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无论是台上的参赛者,还是台下的观众,都对这个结果毫无异议。
萧宁以他出色的才情与从容的气度,再次征服了所有人。
按照比试规则,飞花令的这一轮淘汰了三人。
这些参赛者的诗句或拘泥陈词,或意境浮浅,未能达到要求。
尽管他们的离场带着遗憾,但仍对萧宁的表现心服口服。
而台上的五位留存者,则带着复杂的神情各自归位。
飞花令落幕,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那一句“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余韵。
洛青霜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萧宁身上,眼神中多了一抹意味深长的探究。
“此人,确实不同凡响。”她在心中暗道。
青衣弟子站在她身后,低声说道:“师尊,这位面具公子果然才情惊人。”
洛青霜微微颔首,却并未多言。
她的目光再次转向圆台,等待着接下来的比试。
白雪霁缓缓走向中央,目光扫过所有人,声音清冷而坚定。
“飞花令已然结束。”
“接下来,便是今日缘会的最后一关比试。”
秋夜的胭脂湖,月光如练,湖面波光潋滟。
刚刚结束的飞花令,为这一夜增添了无尽的惊艳与回味。
在众人屏息期待下,萧宁以他那震撼人心的诗句,再次稳稳夺得胜利。
然而,这一场比试的胜负,似乎早已没有悬念。
萧宁的表现,如明月照湖,耀眼无比,已经在所有人心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位置。
飞花令结束的瞬间,台下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面具公子果然不负众望!”
“这一轮,他的诗才又一次超越了所有人的期待!”
“简直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赞叹声此起彼伏,众人望向萧宁的目光中,充满了敬畏与钦佩。
而台上的白霁雪,则静静地站在中央。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场下,最后落在萧宁身上,唇边浮现出一抹浅笑。
“面具公子,你的才情,确实令人折服。”她轻声说道,语气中透着几分赞许。
随后,她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
“飞花令比试已然结束。接下来,将进入今晚最后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比试。”白霁雪的声音清冷而优雅,传遍了整个场地。
“诸位,文脉传承自大儒与大家,是神川文坛的核心与灵魂。”
“而文脉的根本,始终不止于咏物抒怀,歌赋景致。”
“它的精髓,更在于一篇文章、一个思想,如何启迪人心,治国安邦,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