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现在走出自闭,但不代表那段过往就不存在了。
科举舞弊一事是他心中永不可磨灭的痛
见此,里正连忙劝解道:“多谢贾老爷和贾夫人的慷慨解囊,贾夫子能留下教书,我们已实在感激不尽,哪里又有脸再麻烦你们来建学堂?
我们现在虽说筹款不够,但村民们都很热情,都自愿前来帮着搭建木屋和制作教学工具,总之,我们会尽我们最大能力不委屈贾夫子的。
届时,贾夫子可去我家住!”
沈长江立刻道:“在我家住的好好的,去啥你家?就必须一直住我家!”
贾正感激于心,但却摆手道:“各位无需客气,为儿既然选择留在长留村,这里便是他的第二个家,为家乡出一份力,是我们贾府应该做的。”
贾莫为还想再说些什么,但被沈宴接了过来。
“在下有个建议,或许能兼顾贾老爷、贾夫人的慷慨之意与贾夫子的顾虑。”
闻此,众人齐刷刷望向沈宴。
沈宴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深思熟虑的光芒,他继续道:“我们不妨将学堂建为贾夫子的一项私产,但并非完全私有,而是采用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
由村里出地、村民出力、贾老爷出资,白日由贾夫子教书育人,其余时间归属为他私人空间,如此一来便能两全。
同时,贾夫子作为学堂的创办人和主要教育者,将拥有学堂的一部分管理权与收益权,但并非全部,为了确保学堂的长远发展,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由里正、村民代表以及贾夫子共同组成的‘学堂理事会’,负责决策学堂的重大事项,监督财务状况,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沈宴此建议一出,立刻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赞同。
既成全了贾老爷、贾夫人心疼儿子的拳拳之心,又兼顾了长留村的实际情况,更给了贾莫为日后生活一个保障,可谓是一举三得。
张国秀得意看了她儿子一眼,心里美滋滋的,还得是她儿子聪明。
得意一瞬,她便笑着说道:“大家都别走,一会儿在我家吃饭,我儿媳妇特意带回店里卤肉给大家尝尝哩。”
说完,她便笑嘻嘻进厨房忙活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日日有银子赚的日子就是舒坦。
顾母心里也舒坦,她也笑着一起跟去了厨房。
沈长江和顾父看见便心里有谱了,得,这是今日生意比昨日还好。
要不自家娘们儿能这般高兴啊。
自家娘们儿高兴,才能有他们的好日子!
他们大粗老爷们儿也没啥大追求,自家老娘们儿别吼他们就成。
沈宴亦是如此,除了能站起来,便就是专注引顾瑶在乎他了。
所以,贾莫为一定不能再住在他们家。
谁成想,贾莫为是不住在他们家了,却成了他们家的邻居,还日日蹭饭的那种
别问,问就是里正看他们两家关系好,且村尾肃静,特意将他们家隔壁的空地批成了学堂
呵呵,怕吵着他家,还特意贴心留了三丈空地
才三丈?十个大步伐就迈过来了!
但他不能说,说了就是他不支持孩子们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