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没事,”林向安深吸一口气,语气低沉却坚定,“别人越是等着看我们笑话,我们就要用事实让他们闭嘴。”
说到这里,林向安抬起头,目光炯炯有神:“这些事我们一起解决,第一期的内容,我们自己来写!哪怕只靠我们几个人,也一定能让这份学报面世。”
孙文石、段昊初、杨辉和邵明看着林向安坚定的神情,原本低落的情绪,渐渐被他的话点燃。
各自对视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对,我们一定要做成。”
段昊初被人气到了,咬了咬牙,眼神坚定。
孙文石脸上浮现出一丝倔强的笑容,“就算再难,也要让那些看轻我们的人看看,我们能做到!”
邵明和杨辉也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这是一场硬仗,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全力以赴。
关于学术天地,林向安约稿的人选,有三个人:周教谕、徐山长、李夫子。
这是他的认识人里,学问最好的三个人了。
既然学生不愿意,那第一期,就选择份量重的人,周教谕和李夫子应该没问题。
至于文化专栏直接让段昊初、孙文石、杨辉、邵明四个人一起写,对联林向安还能记住不少,就出上联,让人对下联,留个悬念。
虽然林向安脑海里有许多经典的诗词,但这说多了容易穿帮。
但凡有学问的,很容易拆穿。
一首诗词,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反应了一个人真实情感领悟。
不同的诗词,一个人说出来,经不住推敲,反而弄巧成拙。
至于书香话题,直接林向安自己上,他一个13岁小三元,学习经验还是能说道的。
定下来之后,林向安就变得非常忙碌了,甚至连选修课都没去上了。
知道林向安他们举办学报,被同窗们嘲讽后,邱焕庆幸自己选择退出。
“陆兄,我们当初没错。”
邱焕轻声说道,语气中有些许的庆幸,“这些人还真以为可以凭着几个人的热情就能办好一个学报,现实可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陆肖也点了点头,面露笑意:“是啊,连连遇到困难,费力不讨好。”
“嗯。”陆焕的嘴角勾起一丝轻蔑,“我看他们肯定会因为琐事烦得不想做,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每当听到周围学子的讨论,他们俩就更觉得庆幸自己没有参与。
“你看他们忙成什么样子,”邱焕冷笑一声,“他们以为凭一腔热血就能做出事,最终不过是个笑话。”
陆肖也忍不住笑了:“就算能勉强出一期,能有多少人真正看呢?我看大多数人都只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等着他们摔跟头。”
两人对林向安他们的困境并没有丝毫同情,反而从中得到了某种满足感。
毕竟,自己早已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避免了卷入这些麻烦之中。
陆肖的语气轻松,眼中透着几分得意,“我们至少可以安心读书,不用被这些琐事牵绊。”
两人说完,继续走向自己的书房,心情愉悦,心里默默庆幸着自己的决定。
虽然学报还没正式出世,但他们心里已经做好了预期:
这场看似“新潮”的尝试,注定会是一场闹剧。
邱焕平静地说道,“眼下专心读书更重要。”
陆肖点点头,勾起嘴角,心里对林向安他们嗤之以鼻,觉得这群人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嗯,外面的风风雨雨,不必理会,咱们看看热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