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武身边的小哥笑嘻嘻道,“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别看上官大人是个女子,官职不大,却回回将陈素按得抬不起头。”
“如何说?”
见宋萱一脸茫然,小哥继续道,“具体缘由不得而知,仅言二人自踏入宫学之际便不睦。闹得最厉害的乃是一场诗宴,听说上官大人把陈大人脑袋都塞进了鼓里。你仔细瞧他颧骨之处,那道伤痕即为此故。”
“陈大人不仅头卡进了鼓面还被连人带鼓一起踹进了沟里。”
宋萱瞄了一眼陈素,对方则彬彬有礼地颔首回应。
宋萱强忍着笑,装作若无其事般低下头。
不知石锋他们是不是进行了添油加醋,着实难将眼前这个看上去极为精明的人,与那个被鼓罩着踹进沟里的人联系到一块儿。
“陈大人丢了好大的脸,自此他们便结下梁子,虽二人本就水火不容。”
他脸上的疤痕再上去半寸,伤得恐怕是右眼了吧。
若是陈素对此事耿耿于怀,她是相信的;可怎么看都不觉得,陈素弱到被一个女子欺凌,况且这个女子还是上官妙仪。
这样一个端正持重的人,看不出下手竟这般暴虐。
宋莹自小入太学应该是知晓的,只不过她也不会与宋萱说这些。
前世宋萱归京,常与各世家小姐起争执,秦夫人唯恐她在外落了宋府颜面,不准许她入学堂,她自然也未听说此事。
犹记得,彼时秦夫人端坐明堂,手里托着戒尺。
在听到宋萱说出想入太学的话后,嘴角扯出一丝无声的笑意。
“就凭你?你认为自己有资格踏进太学的门槛吗?”
宋萱低头沉默不语。
秦夫人淡声道,“昨日又与纪家的小姐起了争执,看来教你的规矩半点未学会,让你背诵的书也是一页未背。”
“于家中尚且如此,又何必去太学丢脸?”
宋萱看着手里的书,她也努力想背下来。
可这些时日来,一打开这书就越看越困,很快就让她没了精神,觉倒是睡了不少,所以才会在秦夫人抽查时半点背不出来。
何况她是打心底里厌恶那册子书。
只觉这书写得净是狗屁不通的瞎话,着书之人定是吃饱了没事干的第一大闲人!
有功夫背书,还不如去吃吃喝喝;毕竟,满足果腹之欲才是闲人最该干的事。
还不待宋萱回嘴,
“啪!”得一声,泛黄的厚册被重重掷于木阶下。
“今日便跪在院门外,何时背出来,何时吃饭!”
秦夫人裙摆拖曳过门槛淡然离去 ,看样子似是不担心她敢自作主张起身。
这次不只要背书,还是变相体罚。
宋萱叹了口气,双手拿书举过头顶,仰面痛苦地背诵着
宋萱也数不清,自己这样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
1上官妙仪,名取自楚辞,《九叹·远逝》:“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
2天下刑狱大理寺详断、刑部详覆。大理寺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并对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疑案拥有重审权。但大理寺对徒流刑案件须交刑部复核方可生效,对死刑的判决则须奏请皇帝批准。大体上,大理寺负责初审,刑部负责复审,御史台负责监督。
3宫学借鉴的是四姓小侯这一段史实。
四姓小侯,指东汉朝廷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大族开立的学校,置“五经”讲师。初期可入学的,只有四姓子弟。后来,门户开放,一般贵族子弟,不分姓氏,皆可入学。这类学校影响渐大,声名益彰,匈奴也慕名遣子入学。
4还有一直想说一下,请移步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