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士兵们一起搬运木料,修缮房屋。
崔谨娴则负责带领一些人熬粥、分发食物。
忙碌间,偶尔看向她,做事认真专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切。
有个孩子不小心摔倒,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快步上前将孩子扶起,温柔安慰着,那画面暖人心扉。
突然,眼角余光瞥见她的目光似有朝我看来的趋势,不知为何,心里莫名有些慌乱,像是隐秘心思要被看穿一般。
赶忙定了定神,收起那些纷杂的思绪,将全部心思重新放回修缮房屋这件事上。
提高声音,继续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众人。
“大家再加把劲,先把这几处横梁架好,这样屋子就稳当了。”
一边说着,一边亲自上手帮忙调整木料的位置。
此刻,我只想专注于救灾,把那些复杂情感暂且抛诸脑后,毕竟百姓们的住所亟待修复,这才是当下最为要紧的事。
不知忙碌了多久,几缕发丝被汗水浸湿,黏糊糊地贴在脸颊上。
阳光愈发耀眼,直直地洒在身上,我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手臂也酸得厉害,可看了看四周尚未完工的房屋,还是咬咬牙坚持着。
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公主,您休息会儿吧,喝口水,别累坏了身子。”
我抬起头,瞧见宋谨娴端着一壶凉茶站在身旁,她的额头上也挂着汗珠,发丝有些凌乱。
看到那壶凉茶,心里涌起一阵感动,干裂的嘴唇忍不住上扬,伸手接过碗,仰头一饮而尽。
清凉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瞬间驱散了燥热与疲惫,我长舒一口气,对她说道:
“多谢你,宋大人,有你在,本公主省心不少。”
正言语间,崔谨娴忽然从袖管里掏出一方手帕,伸到我跟前,擦起额头上的汗水。
我微微一怔,一股难以言喻的欣喜从眼里溺出,随后,竟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没有躲开,只是轻声回应:“辛苦你了。”
那一瞬间,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无声的对视中,二人都相顾无言,周围的嘈杂声似乎也都渐渐远去。
一位老人家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
“姑娘,能给我一碗粥吗?”
可崔谨娴像是没听见一般,依旧呆呆地看着我。
看着这副模样,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提醒道:“崔大人,老人家在叫你呢。”
她这才回过神来,脸上瞬间泛起一抹红晕,恰似天边的晚霞。
慌慌张张地盛了一碗粥,双手递到老人面前,声音里带着几分歉意:
“老人家,实在对不住,刚刚走神了,您快喝吧,小心烫。”
老人接过粥,满是感激道:“姑娘,你们都是好人呐,菩萨一定会保佑你们的,长公主亲自来救灾,我们这些老百姓可算是有盼头了。”
我上前一步,细语道:“老人家,您家里还有什么人?这场水灾,可还撑得住?”
老人长叹一口气,无奈地说:“家里人都还好,就是房子塌了,粮食也没了。”
“幸好长公主和各位大人来了,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温言安慰道:
“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帮大家渡过难关的。房子会重新盖起来,粮食也会有的。”
言罢,便各自又投身到忙碌的劳作中。
这一天,忙碌到暮色沉沉,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我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临时住处。
刚一坐下,正捶着酸痛的双腿,崔谨娴便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说道:“公主,您泡泡脚,去去乏。”
我心里一惊,她怎么突然为我做这些事?明明有阿鱼在,但我还是接过水盆,笑着打趣道:
“今日多亏有你,不然我怕是要累倒在救灾处。”
她低头应道:“公主说笑了,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看着她这副疏离的模样,我心里一阵纳闷,白日里还那般亲昵,这会又变得如此生分,这人真是捉摸不透,忽冷忽热的。
正想着,外面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负责分发物资的士兵匆匆进来汇报:
“长公主,崔大人,不好了!还有些偏远村子的百姓没领到物资,而且部分物资运输途中被暴雨打湿,怕是不够分了。”
我听后,沉思片刻道:“这样,先统计出受损物资的数量和种类。”
“重新规划分配,优先保障老人、孩子和重伤者,偏远村子我明日亲自去一趟。”
崔谨娴一听,连忙劝阻:“公主,路途遥远且艰险,还是让臣去吧。”
我怎能让她一人前往?更何况这是雷雨天。
坚决地摇了摇头,目光坚定:“不行,本宫放心不下,要亲眼看看百姓的情况。”
士兵领命退下后,我准备泡泡脚,驱散白日的疲惫,早些安睡,明日好赶早出发。
她本也要退下,却忽然瞧见我脚踝处的疤痕,关切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如实告知是之前狩猎场马受惊,被树枝刮破留下的,她听后,缓缓蹲下身子,抬眸看着我,眼里满是自责:“很疼吧?都怪臣,连累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