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汉旗一展,六百精锐骑兵一亮相,匈奴人看到的第一想法就是跑,若是遇上乌孙六千骑兵,估计他们还会想着冲一下。
因此,乌孙的部队,在陆远和常惠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攻入了匈奴右谷蠡王的临时王庭,
俘虏了匈奴单于父辈贵族,还有及单于的嫂子,女儿,姐弟。
犁污都尉,千长,骑将等等四万余,另外缴获马、牛、羊、驴、骆驼等牲口七十余万头。
这一仗可以说是乌孙大胜而归。
“定平兄,我节杖,符印丢了。”
大军回师乌孙,一场庆功宴之后。
常惠急匆匆的来到了陆远居所,脸上无比焦急的对陆远说道。
“什么?节杖丢了?什么时候的事情?”
听到常惠这话,陆远也是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汉使的节杖代表的着皇权。
为什么大汉的汉使死后,大汉会不惜余力的给汉使报仇?
其中原因之一,那就是因为汉使所拿的节杖。
或者可以说,节杖才是汉使的本体,没了节杖那就不是汉使了。
苏武牧羊十九年,节杖上毛都没了,他都一刻不敢让节杖离身。
可常惠这出来一次,把节杖弄丢了,这罪真就是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皇帝不追究的话,屁事没有,可要是往大了说,皇帝判他个腰斩凌迟的,他也得乖乖受着。
“庆功宴之前还在,庆功宴之后就不见了,我”
常惠低头回复道。
“你先回去,我让人找找,记住,就当一切都没发生。”
陆远看了看常惠。
来回踱步一番后说道。
这常惠也就是遇见了自己,要是换一个人,他得死八百遍。
要知道,虽然天子的诏令,说他们这一次,以常惠为主使,陆远为副使。
但这只是临时搭配而已,实际上在这次战争之后,陆远和常慧地位是平等的,因为双方都是汉使。
现在常惠的节杖丢了,他回去大概率是无的,而陆远这个使者的节杖还在。
那么这次的功劳,很可能就会直接记录在陆远身上。
攻破匈奴王庭,斩杀,俘虏匈奴四万余人,这战绩是必须封侯的。
“历史上这一段是怎么记的?
擦,资治通鉴没这一段,汉书西域传也没有这剧情。
是因我而改变了历史,还是
嗯常惠传记中有原来如此。”
常惠离开之后,陆远闭目翻看着脑海中的记忆,一本本前世翻阅过的史书,此时都呈现在了陆远面前。
一段段关于常惠的记忆涌现,良久之后,陆远才算是找到了关于这一段记忆。
史书上的几个字,映照到当事人身上,那都是天大的事情了。
(新年快乐,爆更的事算了,初一不道歉了,后面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