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彻底沉默,兑换了一碗鱼头汤:“乖,喝了。”
“哎呀,又怎么了?”虽然李丽质这么说,但是依旧接下了鱼头汤,美味的汤不喝就浪费了。
“丽质,中晚唐时期,那是藩镇割据,不是诸侯国林立,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藩镇割据是事实,但藩镇本质是大唐的臣子,在法礼上,藩镇的节度使都是大唐的官员,和诸侯王是两回事。”
“如果藩镇想独立,那就是法礼上的逆贼,人人得而诛之,你别忘了,割据的藩镇不少,谁都想扩大地盘,敢独立,那就是让其他藩镇出兵的最好理由。”
(别把中晚唐的皇帝当成周天子,中晚唐的皇帝实际上还有不少可以控制的军队。)
“如果大唐用推恩令,那就等于承认了藩镇就是诸侯国,藩镇节度使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世袭罔替是他们的梦想,到时候大唐再想干预藩镇就会更加困难,局势会更加恶劣。”
李丽质这才缓过神来:“哦,原来如此。”
这时,朱媺娖也开口了:“张公子,建文能不能用推恩令?”
“不能。”张彦有些无语,真的把推恩令当成万能的了。
“大明的藩王和汉朝诸侯王同样有本质的不同,大明的藩王没有自己的封地和独立的行政权,他们的封地是直接受朝廷控制。”
“坤兴公主,大明的地方是听命于大明朝廷的三司衙门,三司衙门也不需要向王爷汇报工作。”
“不止如此,三司衙门甚至有时还会监督藩王,看看藩王有没有不臣之心。”
“推恩令的核心在于封地分割,而大明的藩王并没有独立的封地和行政权。”
朱媺娖挠了挠头:“如果改一下呢?比如分藩王的护卫。”
“坤兴公主,按照明太祖的规定,藩王护卫是有数量的,与其用你说的分护卫,那还不如用永乐皇帝的办法,直接裁撤护卫或者把藩王和护卫分开。”
“而且按照你的办法来做,基本等于平白无故多了许多藩王,你大明真有钱。”
朱媺娖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如此。”
“其实不止是这样,朱允炆削藩的目的是加强集权,但推恩令是长久实施才能见效的政策。”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明朝廷的实力同样可以碾压藩王,只不过掌权的是朱允炆。”
说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又听了藩王和诸侯王的区别,朱媺娖算是彻底明白了。
“还有,给。”张彦又兑换了一碗鱼头汤递给朱媺娖。
朱媺娖的表情是拒绝的:“张公子,我只是好奇才问的,这鱼头汤还是留给丽质吧。”
朱媺娖绝对不会接,接了就等于承认自己傻。
“切,你不喝正好,我自己喝。”
李丽质主打一个贪吃,面对美食,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丽质,张公子这是变着花样的说你傻。”
李丽质点头:“我知道啊,可是张彦还说我傻傻的很可爱。”
“对了张彦,上号,咱俩单挑一局。”
张彦有些郁闷:“先说好,不许回城嘲讽。”
“那怎么行,你变着花样说我傻,我需要找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