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史书易改,人心难改,唐太宗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所以就算唐太宗想改也无从下手。】
【房玄龄将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呈给唐太宗。】
【当唐太宗看到玄武门之变时,认为其语多微隐,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这是后世人看过资治通鉴后,认为唐太宗改史书的出处。当时有一段唐太宗与房玄龄的对话,说明了经过。】
【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朕之为心,异於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之后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
【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於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不过唐太宗没有听,坚持要看。】
【房玄龄为了照顾唐太宗的面子,所以用了一些美化的语句。】
【唐太宗看过之后又说了一段话。】
【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做这些都是为了大唐社稷,没什么好遮掩的,你们这些史官正常记就行。】
【所以资治通鉴中仅仅只是说了唐太宗让史官秉笔直书就好,不必遮掩。】
【如果唐太宗真的修改史书,其实把玄武门之变删除,或者把经过美化一些,来的更实在。】
看着缓缓关闭的天幕,李世民陷入了思索。
“陛下,你在想什么。”
李世民一抬头,就看到了魏征那要吃人的表情:“没,,,没想什么。”
“哼,陛下老实交代,看起居注的想法什么时候有的。”
李世民暗暗叫苦:“朕没有!就像那破丹药一样!这其中必有隐情!”
“你要是不信就去问长乐!”
李世民不想挨骂,只能卖闺女。
一提李丽质,魏征就又来精神了:“陛下,你还没有解释长乐公主现在在何处?为什么可以请求天幕仙人。”
李世民觉得自己就不该废话:“这是朕的私事。”
“皇家无私事,更何况还关系到仙人。”本来一个魏征就够头疼的了,现在于谦也来凑热闹。
随后,魏征指着李世民的小本本开始质问:“陛下,这个张彦是谁?为什么上面还有斯当东,马戛尔尼,长乐公主和臣的名字。”
这就让李世民更头疼了,他总不能说这是他的记账本吧。
本着惹不起躲的起的原则,李世民在二人面前进入了天幕空间。
只留下二人面面相觑。
“张彦!你给朕出来!”李世民受委屈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张彦。
张彦也很不理解奇怪,李世民可从来没叫过他全名的:“陛下,怎么了?”
“你把朕害苦了!”李世民苦大仇深的盯着张彦,恨不得把张彦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