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动不仅能为接下来的平城、津城光复行动扫清障碍。
还能从冀北地区南下,配合冀中地区的主力部队对鬼子形成夹击之势,开辟华北第二战场。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分散鬼子的兵力,更能迫使其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进一步削弱其战斗力。
当然,这一切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
毕竟,想要伪造鬼子电报并渗透其情报系统,且不被鬼子察觉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任务。
这不仅需要有精通电报编码与解码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深入了解敌军内部的运作机制,以确保伪造的电报在内容和格式上都能以假乱真。
同时,如何确保这些伪造电报能够成功发送,并且在关键时刻起到迷惑敌军的作用,也是一大难题。
仅仅这一点,对于这个时代的任何组织而言,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这一切对于身为机器人的吕华而言,却并非难事。
他拥有先进的科技能力和精密的计算程序,这使得他能够轻松地伪造鬼子电报并渗透其情报系统。
所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加大电力的供应,多充充电罢了。
当然,为了确保计划的成功,吕华还精心策划了后续的作战方案。
在乘坐火车南下的过程中,103师和108师全程不下火车。
在抵达平城、津城附近后,将迅速展开攻城行动,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光复这两座城市。
此外,吕华还对冀中的主力部队下达了明确的指示。
计划在我军光复平城、津城后,由冀中部队对鬼子当地的主力部队进行牵制。
而我军则从冀北地区南下,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迅速光复被鬼子占据的保城、石城等地。
进而取得此次平汉会战的全面胜利。
总而言之,整个计划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策划和严密执行。
但吕华对此充满信心,他相信在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最终的胜利。
心中有了想法后,吕华迅速行动起来,先是通过特定的电台向总部进行了请示。
像这样动辄涉及十余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必须得到总部的批准和协助。
在等待总部回复的同时,吕华也开始着手准备具体的行动计划。
他详细绘制了行军路线图,标注了各个关键节点和时间表,确保每个部队都能准确无误地按照计划行动。
总部的回复很快到来,同意了吕华的计划,并承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这给了吕华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他随即通过电报向103师、107师和108师下达了新的战斗指令。
当电报机“嘀嘀嘀”的响声在108师指挥部帐篷内回荡时,李云龙正与丁伟及众参谋围绕地图讨论着最新的战略部署。
通讯兵熟练而迅速地接过电报,经过解码后,慎重地将电报递给了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