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经过这三天三夜的奋斗,吕华终于在继75mm杀伤榴弹生产线后,也把75mm的榴弹生产线给手搓出来了。
并亲自动手,边给兵工厂的同志讲解,边手搓出来了第一门40系75mm步兵炮。
40系75mm步兵炮正是吕华给这款新炮起的名字。
这款步兵炮是吕华经过深思熟虑后,以鹰酱的m1式75毫米榴弹炮为原型,精心仿制而成。
这款炮身披着深灰色的金属外衣,线条优雅而流畅,整体结构紧凑而稳固。
长长的炮管笔直而冷峻,经过吕华的巧手精细打磨,透出一股不可小觑的威力。
炮口处的螺纹一圈圈清晰可见,这是吕华为了追求炮弹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而特意设计的。
炮架则选用坚固的钢材精心打造,经过吕华的特殊工艺处理,既确保了其出色的承重能力。
又实现了整体重量的优化,使得这款火炮在战场上能够迅速移动和部署。
炮架底部装配的便捷移动轮更是如虎添翼,让这款步兵炮在各种地形中都能灵活自如地转移。
说起这款仿制的原型——鹰酱的m1式75毫米榴弹炮,它可是20世纪20年代的明星产品,专为复杂地形作战而设计。
这款火炮的模块化设计让它在运动时能迅速拆解成几个部分,极大地方便了炮兵的携带与运输。
全炮仅重653公斤的轻巧设计,使得它即使使用卡车、畜力甚至人力也能轻松进行迅速机动。
最初,m1式75毫米榴弹炮是为空降部队量身打造的,但因其卓越的战场表现,很快就在各种战场环境中大放异彩。
它轻便、矮小的特点以及快速拆解组装的能力,使其成为快速部署和转移的理想选择。
在儿战期间及战后,这款火炮作为军援物资广泛提供给各方军队,并在当时的华夏战场上大显身手。
性能参数方面,这款炮的最大射程高达9000米,射速达到了每分钟5发,炮弹初速为381米\/秒。
在操作中,仅需6名炮组成员就能轻松驾驭这款火炮,而在发射时更是精简至仅需3名炮手。
最令人瞩目的是,这款75mm榴弹的杀伤半径达到了惊人的50米,其碎片威力之强,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总的来说,虽然40系75mm步兵炮只是一款轻型榴弹炮,但它超远的射程以及轻便易转移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山地作战。
对于目前的八路军而言,这无疑是一款理想的重火力步兵炮。
吕华看着眼前这门自己亲手打造的火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豪迈地一挥手,振奋地说道:“同志们,跟我来!
新装备既然问世了,我们当然要去实地检验一下它的威力如何!”
话音刚落,他便带头向着早就选好的榴弹炮试射场地而去。
身后的同志们听到吕华的号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拆卸炮架,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搬运炮管,生怕有任何磕碰。
还有几名同志专门负责去搬运早就准备好的炮弹。
这些炮弹虽然沉重,但在他们手中却仿佛变得轻巧了许多。
“小心点,别磕到了!”一名同志提醒着搬运炮管的战友。
他们齐心合力,稳稳地将炮管抬起,以坚定而缓慢的步伐前行。
搬运炮弹的同志们也展现出同样的团结与力量。
他们两两配合,用粗麻绳紧紧固定住炮弹箱,随后轻松抬起,步伐稳健地跟随队伍前进。
结果众人刚出了紫云谷,就正面撞见了带着大部队刚从师部归来的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