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当着朝堂众人的面,杨仪夸下海口。
万一不能兑现,后果不堪设想!
魏延倒是直接,他脸色阴沉,向前一步说道:
“杨仪,你莫要在这里夸夸其谈,若前线没有捷报传来,你可千万不要食言!”
他早就想杀了杨仪,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眼下,既然杨仪在众目睽睽之下发出这等大誓,那倒是给了魏延机会。
对此,杨仪却始终表情淡然,不将这些威胁之语放在心上。
只不过,对杨仪有意见的人,不止在朝堂。
民间舆论,同样可以击垮一个人。
在蒋琬等一众文官的暗中操作下,杨仪的名声威望,也日渐衰微。
蜀都,城西最为火爆的悦来茶馆内。
平日里,这里便是百姓们闲聊、谈天说地的好去处。
而在今日,茶馆里的气氛却格外凝重。
虽是消费之地,但今日茶馆里却座无虚席,人们的脸上都带着担忧与不安。
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老者,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重重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听说了吗?咱蜀国汉中战事吃紧,可在朝堂上,那尚书令杨仪却把控朝堂,都不肯放那些武将大臣们出城。”
“这不是要误了大事吗?”
此话一出,茶馆里顿时炸开了锅。
一个年轻的伙计,手里拿着抹布,一边擦拭着桌子,一边气愤地说道:“这杨仪到底怎么想的?将士们都在前方拼命,他却在后方搞这些名堂?”
“我家兄弟也在军中,这可如何是好?”
虽然都是些平民老百姓,但他们同样心系国家安危。
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摇着扇子,眉头紧皱,接过话茬道:
“依我看呐,这杨仪就是好大喜功,平日里看着风光,关键时刻却掉链子。”
“前方战事吃紧,他却能把打仗的大臣武将都扣在城里,这不是误国是什么?”
在这些百姓看来,杨仪把控朝政,限制那些大臣武将的人身自由,本就是谋逆。
现如今,汉中战事如此紧张,杨仪却把控着那些武将的人身自由。
这不是误国,又是什么?
这时,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大汉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吼道:“我儿子就在汉中前线当守军,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那杨仪没完!”
“这朝廷怎么就任用了这么个不靠谱的人,让他负责前线事务?”
他的脸涨得通红,眼中满是愤怒。
一直站在柜台处的茶馆老板一听这话,也是走了出来,神色忧虑:“诸位,小声点儿,这话可别乱说。”
这里毕竟人多眼杂,这种非议朝廷的事儿,被人抓住可是要进大牢的。
不过,这些事儿也都官民共愤,就算被那些当官的听见了,估计也不会过多计较。
就算是茶馆老板,也很不解杨仪这次的做法,实在让人琢磨不透。
前线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再这么下去,他们这些百姓可怎么安心过日子?
人群中,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听说他还信誓旦旦地跟陛下保证,说前线捷报很快就会传来,可现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