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局势之下,用兵才是头等大事!”
吴懿声威阵阵,瞬间就吸引了百官注意。
“我等武将,整日在沙场摸爬滚打,深知如何御敌保国。”
“反观他们这些文官,整日舞文弄墨,不过是纸上谈兵,真到了战场上,能有何用?”
此言一出,文臣们瞬间炸了锅。
董允脸色一沉,向前踏出一步反驳道:
“吴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治国理政,绝非仅靠武力,丞相之职,需统筹全局,协调各方!”
“文臣们虽不冲锋陷阵,但在制定国策、安抚百姓、稳固后方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无文臣,这朝堂岂不乱了套?前线将士又如何能安心作战?”
吴懿还欲争辩,这时,偏将军高翔也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董大人,说得轻巧!如今强敌压境,唯有以强硬手段回击,才是正途!”
“你们文臣整日谋划来谋划去,却不见拿出什么实际有效的御敌之策。”
“这丞相之位,若给了不懂军事之人,蜀汉危矣!”
文臣们自是不甘示弱,中书郎向朗立刻回应:
“高将军,军事固然重要,但国之根本,在于民生!”
“若不能妥善治理内政,百姓不安,何来兵力物力支撑前线作战?丞相之位,需德才兼备、内外兼修之人,绝非仅靠武力就能胜任。”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朝堂之上一片喧嚣。
诸葛亮之所以能让文武百官信服,是因为他不但能治理朝中政事,还能够带兵打仗,能文能武。
可他一去,有这般能力的人,便少得可怜。
刘禅坐在龙椅上,看着争吵不休的群臣,眉头紧锁,心中烦闷不已。
片刻后,刘禅的目光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杨仪身上,开口问道:
“杨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随着刘禅发话,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了杨仪身上。
要说对蒋琬、魏延等人威胁最大的,要当属杨仪!
杨仪微微欠身,神色镇定自若,不紧不慢地说道:
“陛下,依臣之见,文臣武将,皆为我蜀汉不可或缺之栋梁,如今丞相之位空缺,确实需慎之又慎。”
“文臣擅内政,武将掌军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只重其一,而忽视另一方,必难成就大业。”
他稍作停顿,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上的众人,继续说道:
“至于当下曹魏增兵之事,需从长计议。”
“一方面,我等不可轻视,需加强军事防备;另一方面,也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国内的治理与稳定。”
刘禅目光直直地看向杨仪,心中早有盘算。
毕竟如今杨仪麾下兵马围了蜀都,甚至隐隐对皇宫形成威慑,在他看来,杨仪定是觊觎丞相之位!
于是,刘禅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杨爱卿,依朕看相父所留心腹之中,就属你有勇有谋,临危不乱,这丞相之位,你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