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过军功之事,朱厚熜说道:“如今北虏已定,北虏酋首也已经献俘太庙京畿九边由曾爱卿负责清查田亩,屯田练兵。
接下来朝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展经济民生,让老百姓日子富足起来!众位爱卿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你们也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几人对视一眼后,严嵩率先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在浙江等地实行改稻为桑之策!”
严嵩此言一出就引起了夏邦谟的反对,只听夏邦谟说道:“严中堂此言差矣,改稻为桑乃是害民之策!”
严嵩一脸淡定,眼皮都没抬反问道:“夏中堂,你可知道一匹上等丝绸在大明能卖六到十两银子,但若卖到西洋至少翻五倍!而且西洋诸国对我大明丝绸的需求量极大。
若能改稻为桑就可以多织丝绸,百姓能赚钱、市舶司有税收,如此利国利民之事为何在你口中就变成了害民之策?”
什么意思?
就你严嵩是忠臣,我夏邦谟就是佞臣?
改稻为桑中间有多少猫腻,真以为我这个前户部尚书不知道?
夏邦谟被严嵩的反问气得不轻,连客气话都不说了,指着严嵩直呼其名道:“严嵩,改稻为桑固然能够多产丝、多织丝绸,然后通过市舶司贩卖到西洋赚钱。
但改稻为桑之后,浙江等地的百姓吃粮就得从外省调拨,但外省粮贵百姓又多了一笔开销,而且谁敢保证一定有足够的粮食供给给浙江百姓?
没了桑叶只是少赚钱,但没了粮食就得饿死人,就会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卖儿卖女求生,甚至走上造反的道路!”
严嵩依旧一脸淡然地说道:“我何时说过要让浙江百姓把所有的田地都改种成桑田?”
“那你是什么意思?”
“朝廷可以仿太祖高皇帝时旧例,凡百姓有田地五到十亩者,种桑一亩半,有田十亩及十亩以上者倍之……”
“好,就算按照你所说,按一定比重种植桑树,但现在这个时候,秋粮已经种下,最快也得明年才能改种桑树……”
“好了……”
朱厚熜出言打断了夏邦谟和严嵩的争执,然后说道:“改稻为桑确实有利于朝廷,也有利于百姓,但夏爱卿所言也是事实。这样吧,先在浙江挑选一个县试行改稻为桑。
依太祖旧例百姓有田五亩以下者可不种桑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将五分之一的田地改种桑树,十亩以上者四分之一种桑树。
植桑超过十亩者赏丝绸五匹作为奖励。并且今年已经种下水稻的田地,可以明年再改种,任何人不得苛责百姓!”
闻言,夏邦谟、严嵩对朱厚熜行礼道:“陛下圣明!”
朱厚熜对着几人说道:“朕也说说朕的想法。
第一,摊丁入亩,朝廷每年所需的徭役计算出来,与田税合并,平摊到每一亩土地上。这一次,无论田税、丁税都不再按人头收税,而是按土地多少收税。
总之一句话,土地少的少交,土地多的多交,且分阶梯收税,土地越多税收比例越高!
当然他们可以选择卖地,朝廷会以平价收购,然后租给无地百姓耕种,每户百姓可得十亩,租金为土地价格一半,分十年偿还即可。
规范商税,将‘关税’、‘市税’等税收合并为一,按照行商利润进行收税,基础税率依旧是三十税一,但设立阶梯税率,按照其利润多寡进行收税。这件事,朕会命督税司去做。”
“第二:派遣两万新军士兵于南北直隶屯田,强制使用曲辕犁、龙骨水车等农具以作示范。”
“第三:由朝廷出钱雇佣民夫十万并蒙古俘虏十万分三年贯通黄河-淮河分流工程,修復郑国渠故道,使关中灌溉土地可扩大至400万亩。”
“第四:强制实行麦豆轮种之策,恢复土地肥力,增产粮食。”
“第五: 各州县设“常平仓”,丰年平价收粮、灾年低价放粮,抑制粮价波动,避免谷贱伤农和不法商贩灾年囤货居奇。”
“第六:朕已经寻得一种高产作物名唤‘番薯’,现在在皇庄进行试种,待第一批粮种出来之后,与陕西、山西等推行种植,以‘种薯抵税’缓解当地土地贫瘠导致的饥荒。
同时朕也派锦衣卫去海外搜寻高产作物,带回大明推广种植。”
“第七:令朱纨、俞大猷领水师五万并二百门佛朗机炮,突袭吕宋马尼拉,半年内击溃统治当地的西夷士兵,将吕宋纳入大明版图,称吕宋布政使司。
然后强制移民广东、福建等地无地百姓前往吕宋开荒,并许诺百姓三年内免一切赋税,十年内田税减半,田赋减半。
并征当地土人三十万,其中二十万在吕宋布政使司种植甘蔗,十万土人送回大明,用来作为贯通黄河之苦力!”
“第八:朕会派船队去石星石塘带回当地特产的天然肥料鸟粪石用作大明百姓耕种。”
这摊丁入亩、兴修水利、推行高产作物之事,朕打算以五年为期,逐步推行贯彻下去!”
朱厚熜一口气将土地改革、推广农具、兴修水利、推广高产作物、掠夺海外回补大明的诸多举措说了出来。
随着朱厚熜一条一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场众人一脸震惊地看着他,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已经做了如此详尽的规划。
震惊之余,众人不断思索这些规划的可行性。
过了好一会,夏邦谟率先开口说道:“陛下,先不说其他,单是实行摊丁入亩以及商税就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阻力?”
“不错,摊丁入亩必然伴随着清查田地,而如今的大明,名下土地最多的就是藩王以及官员、士绅。
并且很多商人的产业都是挂在藩王以及朝廷官员的名下
一旦开始清查田亩、收商税,就会有无数人跳出来反对,甚至……!”
说到最后,夏邦谟突然闭口不言,但他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皇帝要清查田、地摊丁入亩、必然会导致‘众叛亲离’,若是强行推行这些政策,甚至可能会有人兴兵造反!
朱厚熜冷冷一笑说道:“朕不是在跟他们商量,这田地必须清查,这税他们是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可是逼急了,他们会造反的!”
“朕允许他们造反,但他们必须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