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元璋问自己如何解决文人把控知识解释权和断章取义的问题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同一句话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语气都会有不同的意思!”
朱厚熜思索片刻后说道:“我的想法是首先普及句读,利用一些简单的标点符号将句子分割开来,并通过标点符号来帮助理解这句话是疑问句还是陈述句!”
说话间朱厚熜利用法力具现,把后世的使用的「逗号」、「冒号」、「感叹号」、「问号」等诸多符号以及其用法向朱元璋父子展示了一番。
朱元璋和朱标二人有些新奇地看着朱厚熜口中的这些标点符号,片刻后开始地思索着这些标点符号的作用,久久不语。
朱厚熜见二人陷入沉思,便开口解释:“太祖爷、懿文太子,请看下面这句话用标点符号标注之后的解释!”
朱厚熜利用法力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具现在朱元璋父子面前。
说话间朱厚熜给这句话加上了标点符号。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厚熜对二人说道:“通过简单的标点符号就能够完成一句话的句读,如此不仅既简便易学,在面对长篇文章句读时,还避免了文章凌乱的问题!”
朱元璋见状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读起来确实方便了许多,同时使用这些标点符号也很直观!”
朱标皱着眉头问道:“虽然通过标点符号让文章字句更加清晰,但是曲解经义、断章取义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朱厚熜笑着说道:“这时候就要用第二招,制定并发行朝廷的官方教材!”
朱标追问道:“你的意思是?”
“他们不是喜欢玩微言大义吗?”
朱厚熜冷笑着说道:“那咱们就把他们微言大义的路子给断了,直接由朝廷发布官方的教材。
无论四书五经还是其他常见的涉及科举的书籍,全部以标点符号注明句读,发布官方的四书五经等书籍教材,以后科考内容都以官方书籍为准。”
闻言,朱元璋兴奋地拍了拍大腿道:“好,这个法子好!”
朱标也称赞道:“确实是个好办法,如此一来只要这些文人想当官,就必须按照官方的教材去学、去研究,用不了多久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手段就不攻自破了!”
得到两人的认可,朱厚熜笑着继续补充道:“第三,增加百姓的识字率,让他们能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写。
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朝廷官方信息的传递以及政令的实施,减少那些人断章取义、肆意曲解朝廷政令信息的可能性!”
听到朱厚熜说要增加百姓识字率,掌握常用汉字的读写,朱元璋摇头叹了口气:“厚熜,方才你对朝廷科举制度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
可现在你说提高百姓的识字率,让他们掌握常用字的读写,却是太过天真了!”
一旁的朱标也是赞同的应和道:“父皇说得不错,嘉靖帝,习文识字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实在太难了,且不说学会写,单就是读这一项就能把寻常百姓难倒。”
朱厚熜笑眯眯地说道:“太祖爷,懿文太子,我明白你们的担忧,因为我大明朝注音用的是反切法,所以你们觉得不现实。”
“反切法的原理是使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第一个字取声母,第二个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冬」这个字,用反切法就是「都宗切」,就是用“都”这个字的声母「d」、宗的韵母「ong」和声调「第一声」。”
“反切法有几点的局限,第一,那就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问题。我学文字的读音前提是我要会读其他字,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朱厚熜嗤笑一声说道:“第二,那就是以元音开头的字并不多,而且有些字因为时代变迁读音变化或者是因为地域方言原因读音有异,根本无法使用反切法准确注音。”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啧啧,很形象的说法!”
朱元璋说道:“反切法注音需要事先掌握大量文字的读法、耗时费力,还经常出现无法准确注音的情况。这也是我认为厚熜你说提升老百姓识字率的想法太过天真的原因。”
朱厚熜呵呵一笑道:“如果我有更好的、成体系的方法呢?”
朱元璋不信地说道:“不可能,这千百年来无数人在注音上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你说你有更好的法子,咱不信!”
朱厚熜洒然一笑说道:“太祖爷,我必须纠正一点,时代是在进步的,过去做不到不代表现在做不到,如果所有事情都要尊古,那咱们现在还在用树叶当衣服呢!”
朱标有些期待地说道:“父皇,嘉靖帝既然说有办法,咱们就听听,或许真的能够解决这这个问题呢?”
听朱标这么说,朱元璋点了点头道:“行,那咱就听听厚熜你说的方法是什么!”
朱厚熜心中暗自感谢我国汉语言之父——周有光老先生编著了《汉语拼音方案》。
不仅让前世的自己受益匪浅,更让自己穿越后还能够在朱元璋这位“开局一个碗”的洪武大帝面前装x。
朱厚熜清了清嗓子,一边利用法力在朱元璋父子面前具现拉丁文字,一边解释说道:“我说的方法名为《汉语拼音》,
首先将汉字的读法分为声母和韵母,再搭配‘平声’、‘升调’、‘升降调’、‘降调’四种声调,以此来进行注音!”说话间将声母、韵母以及对应读法展示给二人看
朱元璋听着朱厚熜的介绍后思索片刻说道:“跟反切法区别不大!”
朱厚熜笑着说道:“太祖爷,你随便说一个字,我来用汉语拼音进行注音,懿文太子用反切法来注音,看看哪种的注音比较准确!”
“好,那咱就先出一题,‘反’这个字怎么注音?”
朱标:“反,甫晚切”
朱厚熜:“fan,第三声升降调!”
“军械的械如何注音?”
朱标:“古溪切”
朱厚熜:“xie,第四声降调!”
……
一番尝试之下,朱元璋和朱标真正体会到了《汉语拼音》在注音上的巨大优势!
朱元璋高兴地说道:“好好好,以后这套方法就叫做《洪武拼音》了,咱大明百姓也有机会人人识字,哈哈哈!”
朱厚熜嘴角一抽,心中对于朱元璋的厚脸皮表示佩服,嘴上却说道:“在《洪武拼音》的基础上,我还有一个法子可以用来解决那些文人肆意解释字意、词意的隐患。”
朱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