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那块石头怎么卖的”?他指着木柜旁边的地下问道。
“那块石头”?小二明显惊讶了片刻。
江辰点点头。
“客官,你请稍等,我去叫我们掌柜的来跟您谈”。说完他走进了后堂,片刻之后,一个老者跟着小二走了出来。
这老者八十岁的样子,一缕长髯飘散在胸前,中等身高,穿着一身得体的唐装,手里拿着一串菩提子串成的珠串。
虽然八十多岁了,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这相貌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他走到江辰的面前举手作揖,一派江湖中人的模样。
“这位小哥有礼了,老朽张中谋,敢问您怎么称呼”。他语气恭敬。
“江辰”。江辰说话时也朝老者还了一礼。
老者听到名字一愣,随即又道:“敢问小友可是从东边而来”?
这下轮到江辰错愕了!
“老先生怎么知道我们从东边过来的”?
“哈哈哈”。老者轻声一笑。
“今日老朽偶得一卦,紫气东来定有贵人,果然被我算准了”。他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不嫌弃,烦请先生内堂一叙”!
江辰回头看了一眼蔡经年。
“蔡总,你们在外面转转,我去去就回”!说着还做了一个放心的眼神。
蔡经年马上就明白,江辰这是不希望两人的谈话,被第三个人知道。随即点了点头。
走进内堂却是别有一番天地。
内堂正中央的墙上是一个硕大的八卦。墙角下面是一张案几,上面放着茶道。
右边靠墙立着很大的一个书柜,上面放满了古籍。而左边墙上则是供着一尊灵牌,上书:先师张美良之灵位。
看到这里,江辰不由一惊,忙回首道了个稽首。
“原来是天师府的道友,失敬了”。语气也是无比的恭敬。
天师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龙虎山天师府就没有人不知道了。
天师府的创始人张道陵,是汉光武帝年间生人。
他自幼聪慧机敏,在父亲的影响下很关注道家修身养性的事。
幼年通读《道德经》,少年时便能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曾官至江州令。
26岁时张道陵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想寄情于山水之间,于是辞别官场开始了求“道”之旅。
张道陵遍访世间的名山大川,一路带着沿途收下的修行弟子前行。
当张道陵抵达江西云锦山时被山间灵气吸引,顿觉此地钟灵毓秀、山明水秀,故而在此建立了草庐,开炉炼丹修道。
据传短短三年便炼成了仙丹,开炉之时山上惊现龙虎异象,从此这座山被称为龙虎山。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虎山传到第63代掌门张恩薄。
时值抗战时期,张恩薄去了台岛,临走之时忘了带走信物剑印,最终导致市场上赝品泛滥。
张恩薄去世之后,原本应该将掌教之位传给张恩薄的长子,但他的长子也病逝了,次子不愿担任掌教一位,张家就推选了张恩薄的堂侄张源先接手第64位掌教。
张源先去世后,把掌教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但张恩薄还有一个儿子就是张美良。
张美良通过多方的关系找到了信物剑印,但龙虎山已有掌教。无奈之下,张美良回到台岛继续传道。但天师府一脉正统至此断绝。
江辰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龙虎山天师府一脉的正统传人,想来也是让人感到唏嘘。暗叹世事无常。
“不知江道友来自哪个山门”。张中谋问道。
谈话间两人来到案几旁坐落,张中谋给江辰倒了杯茶。
江辰接过茶杯,浅饮一口,随即道。
“一阶散修,不值一提”。他说的是事实,但落在张中谋的耳中却是谦恭之词。
因为,江辰给他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此子绝对不是一阶散修这么简单。
不过他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下去。人家不说自然有不说的道理,何必强求呢?他话锋一转。
“江道友看上我家那块玉石了”?
“嗯,不错,我就是被这块玉石吸引过来的”。他淡淡一笑。
“不知这块玉石有何玄机”?他又为江辰续上一杯茶水。
“哦,我观此石灵气充裕,我正需一块玉石刻画法阵,然后做成玉佩送给友人做礼物”。
“一般的玉石可能承受不起法阵的威力会碎掉”。他如实禀告。
“哦”!张中谋来了兴趣。他端着茶杯问道:“不知何阵威力如此巨大”?
“天雷阵”。
‘哐当’!地下传来一阵茶杯破裂的声音。再看张中谋已然呆立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