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先生,您成功了!”
“哈哈!是的,男爵阁下!我成功了!我合成出了氨!哈哈哈哈!”
听闻弗里茨·哈伯成功合成氨的消息,汉斯再也按捺不住,飞奔至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一进实验室,便兴奋得无法自持,握住哈伯的手,激动地在房间里转圈。
哈伯完成氨合成法的突破,对汉斯以及整个德意志帝国而言,都是堪称惊世骇俗的伟业。
“锇!锇才是正确答案!”
哈伯显然也难掩激动,嘴巴根本停不下来。
“啊,寻找能催化氮气与氢气结合成氨的催化剂,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花费了多少金钱这一切都多亏了您的支持,男爵!”
哈伯说得似乎有些夸张,但实际上,他为了找到适合氨合成的催化剂,至少实验了两万次以上,这绝非夸大。
当然,这次能大幅缩短研究周期,也完全是多亏了某人金钱力量的推动。
如哈伯所言,汉斯在他的实验上砸了不少钱,不过只要能得到成果,就算不上让投资打水漂。
至于那些花掉的马克,大概也能含笑九泉了。
“现在,人类终于无需再畏惧自诞生以来最大的敌人——饥荒。而托马斯·马尔萨斯提出的‘马尔萨斯陷阱’,也将成为历史。”
“是啊,是啊,的确是伟大的成就。那么,什么时候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呢?”
听到汉斯的提问,弗里茨·哈伯扬起嘴角,仿佛早已料到某人会问这个问题。
“我已经和巴斯夫(basf德国化学公司)的卡尔·博施谈过了,尤其是如何将氨合成法优化到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水平。”
卡尔·博施(carl bosch)。
巴斯夫的化学家,也是“哈伯-博施法”中的博施。
实际上,正是博施与哈伯合作,使氨合成法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他的贡献在学界得到认可。继1918年哈伯因氨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博施也在1931年因贡献获得了同样的殊荣。
不过根据汉斯的记忆,从哈伯完成合成法到博施实现工业化,大约花了四年时间。
而四年,远远无法缓解当前的经济危机,财政部长斯腾格尔恐怕只能引咎辞职。
最理想的情况是,两年,甚至最好能在一年内出成果,才能有效改善局势。
而想要缩短时间,最直接的方法,依旧是钱。
“哈伯先生,如果帝国政府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能否将工业化的时间从两年缩短到一年?”
“如果政府全力支持的话,并非不可能不过,为什么要这么急?”
“哈伯先生,您也清楚,由于近期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
汉斯向哈伯解释了帝国政府当前的处境。按照现在的状况,除了加税别无他法。但如果能尽快实现氨合成法的工业化生产,大规模制造氮肥,无疑能为帝国带来巨大助益。
“哦哦!如果我的合成法能帮助德意志帝国,我弗里茨·哈伯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当然全力支持!”
“万分感谢。”
听完汉斯的话,哈伯竟激动得几乎要落泪,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反倒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也是,哈伯怎么可能拒绝?
这可是那个为了德意志帝国,连科学家的良知与人道主义都抛诸脑后的男人啊。
为了帝国,他甚至不惜研制毒气。
要他为了帝国奉献一切,恐怕也不是难事。
至于这究竟是好是坏汉斯也不清楚。
“那么,请您尽快与巴斯夫以及卡尔·博施沟通,我这边则会立刻向总理和财政部长汇报这一好消息。”
“交给我吧!如果巴斯夫敢犹豫,我一定会想尽办法说服他们。”
“只需要说服就够了,说服就够了。对他们而言,这并不是坏事,他们不会拒绝的。”
汉斯安抚着一副要是不听话就往巴斯夫投毒气的哈伯,望向柏林的方向。
如果比洛知道这个消息,他又会露出怎样的表情呢?
“刚才你说的是氮肥?”
“是的,总理。”
比洛勉强忍住笑意,脸上的皱纹仿佛随时都会绽开。
他刚才在汉斯深夜突然请求会面时皱起的眉头,此刻看起来就像假的一样。
“如果粮食产量增加,就能减少粮食进口比例,顺带着面包价格也会下降,民众肯定会满意。再考虑到农业增产对帝国经济的影响这简直是大赚特赚!”
与比洛一样被汉斯叫来的财政大臣斯滕格尔,此刻似乎也完全清醒了,沉浸在计算氮肥带来的经济收益之中。
哈伯-博施法的诞生及其带来的成果,足以扭转1907年经济危机的阴郁气氛。
“那个叫弗里茨·哈伯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真的已经完成了合成氨技术,或者说大气氮固定法?”
“我亲眼确认过。现在剩下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如果有政府支持,这个过程能大大加快。”
“当然,政府的支持必须毫不吝惜!必要的话,我甚至可以打开我家的金库。”
只要解决哈伯-博施法的工业化问题,德国的粮食产量将会急剧增加,对经济的稳定也将起到巨大作用。
更何况,德意志帝国还拥有磷矿资源丰富的殖民地——以鸟粪矿着称的瑙鲁岛。
氮肥加鸟粪矿?
如果他是个农民,恐怕早就忍不住要兴奋得跳起来了。
更何况,得益于年轻时当过农民的俾斯麦,德国拥有全欧洲最为高效的农业体系之一。
对新农业技术的接受度也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