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哭完了,他才走过来像小时候父亲对我一样,拍了拍我的头。
“以后,你可以叫我父亲。”
他带着我与母亲,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这个我十五年来日日夜夜都想逃离的家。
从那以后,母亲成为了曹操的妾室,我也成为了曹操的义子。
说来真是可笑啊,父亲穷尽一生、使尽手段都高攀不上,不愿多看他一眼的大人物,现在是我的义父。
他素来看不起的母亲,也成了他高攀不起的人。
自此之后,母亲脸上的笑容变得多了。
母亲总拉着我的手和我说,曹公对她很好,总是在她面前夸奖阿稣。
我的阿稣要争气,以后长大了要报答曹公。
我点了点头,我已经很久没看过母亲笑了,我感觉有点不真实。
我害怕有朝一日醒来,面对的还是之前的现实里,那个冷冰冰的家。
直到后来有一天,我听说刘备在徐州造反,杀了车胄和秦宜禄,北上投奔袁绍去了。
我开心坏了,那年我十八,第一次饮酒喝醉了。
我知道这不是梦,我终于不用担心每天睡醒回归现实了,因为我的人生已经改变了。
曹公,他是我的义父。
不,他是我的恩人。
那天之后,我主动请缨投身军伍。
曹操笑着问我为什么,我说要誓死报效义父,为义父分忧。
义父高兴坏了,与我同桌饮酒,一直在夸赞我、教导我。
我这才明白,原来父亲对待儿子,也可以是温暖的、包容的、赞许的、疼爱的。
时间荏苒,我在军中七年,一晃就到了二十五岁。
义父变得越来越繁忙,但每次见到我的时候,还是会笑着夸赞我,我很开心,变得更加努力了。
这就是我人生的目标,追对义父、报答义父。
直到那一天,我收到了义父的军令,第一次见到了钰公子。
我应该叫他钰弟的,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终究只是个螟蛉之子,和真正的公子身份有别。
我礼貌的叫了声钰公子,钰公子看我的眼神……
额,怎么说呢,一言男尽。
就好像当时看到义父时一样,欣喜中夹杂着期待。
随着越来越了解这位钰公子,我发现他和义父真的很像。
他身上虽然少了分义父的稳重,但却多出了一丝的洒脱,仿佛永远玩世不恭一样。
他和其他几位公子不同,仿佛对任何事都不在乎,只想勾栏听曲。
我甚至一度怀疑过,曹钰到底是不是义父的孩子。
毕竟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没心没肺,能当街拉屎的大傻子。
直到后来和曹丕的争斗,愈演愈烈的时候,我才渐渐明白。
这位钰公子是个懂得藏锋的人,他有谋略有心性,他比曹丕要厉害的多。
与这次的争斗中,我选择站在了钰公子这边,因为我觉得这是义父的意思。
只是……我没用,被人拦在了军营里。
我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没敢违背军令。
这让我一度十分自责,甚至辗转难眠。
是的,生活在安逸之中。
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变成了曾经那个懦弱的自己。
秦朗的目光,从恍惚中重新聚焦。
目光冷冽的看着身后,追上来的两名敌军战将。
我叫秦朗,不,我叫曹朗。
这一次,我不再是懦夫,我要开始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