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是呢,不过来了也好,正好整治下这疯涨的粮价。其他杂粮抢不到,还能买到的黑面都十五文了!”刘天喜想起昨日买到的那袋子黑面,心里更加苦涩。再这么下去,不等饿死,镇上大部分人早晚都会死于非命。
“就吴奶奶和安儿守着院子,太容易让人惦记了。这里住着也拥挤,崔奶奶和陶叔要不同我一起搬到韩家暂住几日?”
人都在,楚禾便开口询问崔婆子的想法。其实也不用问,去韩家住再好不过。
果然,崔婆子乐意至极,当下就走到妹子身边握着手说着亲热话。
有她孙女在,阿禾说啥就是啥,自己住哪里都一样。
陶三之自是没有意见,先行收拾起包袱来。
刘家一大家子都没说话,也没他们说话的资格。
楚禾拿出几袋粗面和陈粮,其他东西看着放了些,就让陶三之几人一趟一趟往韩家运。
东西还挺多,花了大半时辰才算运完。
留给刘家人一袋粮食,将大门钥匙交给刘回逵,楚禾牵着韩安儿出了葛宅。
“小禾,你的恩情爷爷记得,以后你们的事便是我们刘家的事。”
面对楚禾的信任和帮助,刘老汉忍不住红了眼眶,感动难以自抑,俯身就要给小辈行礼。
楚禾连忙将人扶起,“也不是特意腾出房子来的,这处院子还靠你们看守呢。”
见小禾还这般宽慰自己,刘回逵热泪盈眶,感动得更是溢于言表。
楚禾不知如何应对,头大得连连摆手,拉着韩安儿快步离开。
刘回逵领着儿孙站在门口久久目送,他们一家子何其有幸,遇上了小禾这么敦厚良善的孩子。
“三之,要不你回老大家去吧,你媳妇看顾雅雯雅宸也不容易。刘家汉子也都是老实的,有他们照看着就够了。”
陶三之这段时日连话都少了,没事总往门外看。崔婆子看在眼里,眼下这边安定下来,也该让儿子回去照顾媳妇儿女去了。
“娘,我不走,那边我隔几天过去转转就行,相隔也不太远。”陶三之坚决摇头,娘和阿禾在这儿,他只能先对不起翠珍和孩子了。
不管怎么说刘家始终是外人,他得帮阿禾看好院子。
“你这孩子!那就缓几日,媳妇孩子是最最要紧的,别让他们凉了心。”知道三之孝顺,但她不能太过自私。崔婆子疼爱地摸了摸胡子拉碴的儿子,想要再说些体贴话,但吴婆子还在一旁,不能平白勾起老妹子的伤痛。
“说起雅雯他们,也不知你姐姐和妹妹那边情况怎么样了?他们渡骡县临着两条大河呢,若是决堤了想跑都跑不了。”
稍微安定下来,崔婆子不禁担忧起嫁出去的两个女儿。
陶二水,年轻时容貌极好,被邻县富商看中娶回家,日子过得倒还顺心。只不过五年前丈夫得了什么肺病,这病来势汹汹,没半年人就没了,只留老母林氏和陶二水和两个儿子。
富商,也就是李广志。生前倒是护着妻儿,因此陶二水时常回家探望二老。有女儿的接济,陶家日子才越过越宽裕。只不过李广志死了后,陶二水被婆婆林氏管制。陶二水忙着照顾两个儿子,也忙着和林氏斗法,就渐渐不回来了,只托人时不时带点银子和书信。
陶五涌,也嫁去了渡骡县,这亲事还是陶二水拉的线,嫁给了一个秀才,有空了倒是时常回娘家。
“这个我有想过,前几日去大哥那边时也商量了,明日我们就去渡骡县找大姐和五妹。不过我想着他们应该也会往大哥这边赶,我们沿路找,看能不能碰到。”
“好好!好孩子!”看着这几个孩子团结友爱,崔婆子欣慰地潸然泪下。
吴婆子静静坐在一旁,抱着韩安儿,眼神看着远处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