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桌子中间点几柱香,我们全家都在磕几个头,一般是三个。
然后,再弄个畚箕,烧几个锡箔做的元宝。
反正和清明节差不多吧,只不过仪式放在家里。
过年重要的是仪式,以前还能放鞭炮,现在都不能放了。
以前的春晚都是最重要的节目,现在很少看了,偶尔去瞄一眼。
我们过年,也许并没有其他地方的那么热闹。
外面的世界很热闹,心里也许更需要的是安静。
我们在外面喧闹的过了一年,每天从这里奔赴那里,从这边去那边,感觉很热闹,心里也许很寂寞。
世界很大,很多时候,找不到心灵的归宿,让我们不断去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的其实很少,最近流行断舍离的生活,很多人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内在需求。
断舍离是一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来,生活可能需要的没有那么多,摒弃自己不需要的,只留下必须的。
我们自己的内在需求,自己内心也未必知道。
生活本质很简单。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刘禹锡的《陋室铭》,更是阐释这样一种道理。
2000年过去了,还有在一个外邦人,要重新提出这样一种的生活理念。
这种理念是对是错,根据因人而异吧。
几年以后,一场旷世未有的大疫情,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过年,都是喜气洋洋的,都喜欢买点新衣服,都喜欢,开心点。
这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生活每个人都想开心点,都想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
也许我们想要的也许很简单,没有那么多需要。
一天三顿饭,看看书,内心也很充实,没有那么多内心的需求。
过年的时间,正好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好好规划未来,好好的想想,静静的。
但是要做的真的安静也很难。
过年,要发问候的微信或者短信,总不免要客套一番。
生活一切,都是表象吗。
我们真实需要,也许就是表象。
吃的好一点,穿的漂亮点,可以让自己更有面子。
大多数人都注重表现,让我们透过这个看内在,也许很难,一切都是虚幻。
过年,满目繁华,亲情温暖。
但是有多少人,心中是有真的温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