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使用方法
内服
- 煎汤:取桑葚15 - 30克,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20 - 30分钟,取汁饮用。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例如,一位长期熬夜、用眼过度的30岁上班族,出现头晕、眼干、腰膝酸软等症状,每日服用桑葚煎汤,持续一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 泡茶:将10 - 15克干桑葚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5 - 1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此方法适合日常保健,对于缓解轻微的津伤口渴有帮助,尤其适合在干燥的季节饮用。
- 制丸:将桑葚洗净、蒸熟、晒干后,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其他赋形剂,制成药丸。每次服用6 - 9克,每日2 - 3次。对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调理的患者较为方便,如用于治疗须发早白,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可见毛发逐渐变得乌黑有光泽。
- 浸酒:把桑葚100 - 200克洗净晾干,放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加入500 - 1000毫升白酒,密封浸泡1 - 2周后即可饮用。每日饮用15 - 30毫升,可起到滋阴养血、补肾益精的作用,对改善男性肾虚、腰膝酸软有一定效果。
- 熬膏:取新鲜桑葚适量,洗净后榨汁,将汁液倒入锅中,小火慢熬,期间不断搅拌,防止粘锅。熬至浓稠状,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调味,继续熬煮至膏状。每次取15 - 20克,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 - 3次。对于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者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外用
- 敷贴:将新鲜桑葚捣烂成泥状,直接敷于患处,如跌打损伤引起的淤青、肿痛处,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一般每日敷贴1 - 2次,每次20 - 30分钟。
- 熏洗:取桑葚30 - 50克,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先利用蒸汽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宜后,再进行浸泡或清洗。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等皮肤问题,每周进行2 - 3次熏洗。
- 制作面膜:把桑葚榨汁,与适量的面粉、蜂蜜混合,制成面膜。均匀涂抹于面部,15 - 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可滋养肌肤,使皮肤变得光滑细腻,减少色斑的形成,每周使用2 - 3次。
四、配伍与禁忌
配伍
- 桑葚配枸杞:二者均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配伍使用可增强滋阴补血、明目乌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须发早白等症状。一般桑葚15克,枸杞10克,煎汤或泡茶饮用。
- 桑椹配黑芝麻:桑椹滋阴补血,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二者配伍可用于治疗精血亏虚所致的肠燥便秘、须发早白等,将桑椹、黑芝麻各等份,研末,制成丸剂服用。
禁忌
- 脾胃虚寒者慎服:由于桑葚性寒,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群大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加重。
- 糖尿病患者慎服:桑葚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下,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
五、炮制方法
净制:将采收的桑葚除去杂质、果柄等,用清水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蒸制:取净桑葚,置蒸笼内,蒸30 - 45分钟,至桑葚熟透,颜色加深,质地变得更加柔软。蒸制后的桑葚寒性减弱,滋补作用增强,更易于保存和食用。
干燥:将蒸制后的桑葚放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或烘干,使其含水量降低,便于储存和后续加工成各种剂型。
六、用途的科学依据
营养成分:桑葚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糖类、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族等)、矿物质(钙、铁、锌等)、花青素、白藜芦醇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成分赋予了桑葚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
抗氧化作用:桑葚中的花青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助于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桑葚提取物能够显着提高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调节血糖血脂: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桑葚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其所含的多糖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桑葚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增强免疫力:桑葚中的营养成分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些研究中,给小鼠灌喂桑葚提取物后,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抗体生成能力均有所提高。
保护肝脏:桑葚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所含的白藜芦醇等成分可以减轻化学性肝损伤,抑制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在实验中,给予肝损伤模型动物桑葚提取物后,动物的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桑葚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药用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和显着的功效。无论是其传统的使用方法,还是现代科学研究揭示的药用价值,都展现了桑葚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