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然做到胡轸跟前,道:“你可是咱们北人的脸面,去了可别丢份儿。现在虽然你只是顶着某得名头去的,但是你放心,大王这个人你是知道的,只要你在江州干一段时间,那水师将军非你莫属了。”
“某晓得的。”胡轸乐呵呵的说道:“那某就去收拾一下了啊,命令上不是说了嘛,三日之内,去都督府报到。”
刘德然点点头:“某陪你一起去一趟。”
“好!”
“大荣,你在这里看家啊。”刘德然又对徐荣说道。
徐荣沉默的点点头,相较于去成都,他还是觉得在军营里待着更舒服一些。自从加入刘备阵营之后,徐荣和胡轸两个人第一次体会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
尤其是徐荣,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军人,他从军的原始驱动力,其实就是为了对付胡人。只不过最近这十来年,被大势裹挟着打了不少糊涂仗。
对徐荣本人来说,很多都是不义之战,但他没得选。
现在就不一样了,法理上来说,刘备是大汉宗亲,打的也基本上都是外族。而且徐荣也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战。
有了信仰,这干劲就十足多了。
至于这信仰哪来的呢?当然是刘平搞出来的咯。
“伟长啊,最近工作做的不错嘛。”刘平对徐干非常满意。
虽然徐干在实务上的能力很一般,估摸着也就刘德然那个水平。甚至不如刘德然,毕竟刘德然经验丰富。
但是这年轻人文章写得好,宣传工作搞得很是不错。尤其是在读书人当中,影响很大。就是在下层民众那边不太好使,文章写的太好了,老百姓不光是看不明白,听都听不明白。
“只是写了几篇文章罢了。”徐干躬身回道。
徐干从来了这丞相班房之后,就被刘平疯狂洗脑了一个多月,然后就让他专门负责写文章,文章内容就三个方向,一是刘备的正统性;二是刘备集团是为了天下百姓、汉室兴盛在战斗;三是如今刘备治下过的有多好,其他地方有多水深火热。
徐干还是有读书人的气节的,并没有无脑狂吹,而是在中立的立场上,客观的描述了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但是这对刘平来说也就足够了。
“伟长啊,你看最近呢某有一个想法,你帮我整理整理,写出来呢?”刘平笑眯眯的看着徐干。
徐干听了之后道:“还请丞相示下。”
“别这么严肃。”刘平继续笑着说道:“来,咱俩好好商量商量。”
门外,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鬼头鬼脑的想要偷听,可惜的是什么也听不到。
“孔明,你说丞相找徐伟长是要干什么?”司马懿小声对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一听,笑着回道:“徐伟长之前一直在搞宣传工作,估摸着这一次还是这方面的事儿呗。”
“某不明白,这宣传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司马懿不理解。当然也是他太年轻,也没有太多经验,不然的话肯定不会问出这种问题。
“嘿嘿,你来得晚,没听过这部分内容。”诸葛亮笑眯眯的说道:“丞相说了,宣传工作不比内政、军事的重要性低。”
“怎么说?”司马懿来了兴趣,这东西他没学过,他嫉妒啊。
“这会儿忙着,下班再说。”诸葛亮回了一句。
“现在说吧,吾等都听听。”荀彧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笑眯眯的看着诸葛亮说道。
“啊文若先生。”
“没事儿,说说看吧。”荀彧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某也想知道丞相为什么这么重视宣传工作,虽然某也有些心得体会,但还是想听听丞相是怎么认识宣传工作的。”
荀彧比诸葛亮大十八岁,比司马懿大十六岁。如今又是刘平的副手,这两个人对荀彧都是以礼相待,甚至亦师亦友的感觉。
诸葛亮听荀彧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再藏着掖着,道:“其实之前丞相说过宣传工作,古已有之。远的不说,就说咱们大王,一直挂在嘴边的汉室宗亲四个字,就是一种宣传。”
诸葛亮开口就把众人给整沉默了。
就这种话,这种例子,你们师徒二人自己关上门聊不行吗?这里是丞相班房啊,不用等他们下班,这句话就能被简雍送到刘备的手上。
“不用举例子了,直接说就行。”荀彧仍然笑眯眯的,然后说扫视了一眼在场所有人。
诸葛亮再聪明,也就是个半大小子,政治敏感性还没有培养出来。而且他被刘平保护的太好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刚才那句话有什么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