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封也看向了荀彧。他们两个人是一家人,只不过荀封是旁支,荀彧是嫡系,还是这一代的话事人。两个人在荀家的地位犹如云泥之别。但是在刘备军中,两个人倒是差不多的身份地位。
真要说起来,荀家在刘备军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其实是荀悦。
荀彧见点到了自己,便开口说道:“回大王的话,属下以为,既然已经发招贤令了,那就不需要这么麻烦。直接张榜昭告天下,不论出身,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即可!”
刘平眼前一亮,荀彧还是有点东西的,而且还敢说。
荀悦听了荀彧的话之后,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唯才是举多少有点离经叛道了。
华夏大地,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传统,会把一个人的品德跟一个人的能力挂钩。
这就挺扯淡的。
“文若还是有点东西的。”刘平笑眯眯的夸了一句。
荀彧笑了笑没说话。
“不过这只能解决一时。”刘平话锋一转,看了一眼张毅道:“还有谁有其他的方略吗?”
舞台已经搭建好了,张毅在刘平话音落下之后,便出列。
他对着刘备微微躬身,然后道:“大王,此事下官有解决的办法。”
“说!”
小会上写好的剧本,刘备自然会跟着继续演。
张毅也不怯场,面色严肃的说道:“臣请开科举!”
“科举?”刘备演了起来:“什么是科举呢?听起来有点意思。”
接下来,便是昨天已经预演好的君臣奏对了。
简单地说,就是把后世的科举制,稍微修改了一下,除了读书之外,有一技之长以及习武之人都可以参加,只不过大家分开考试罢了。在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张毅说完之后,刘备抚掌大笑:“好!这个好这个非常好!”
刘平等人也附和着,把张毅夸成了一朵花。
而众多世家出身的官员虽然也在附和,但是有几个是真心的就不知道了。以刘备集团如今的强盛,能站在这个房间里的就没有一个是傻子。相反,各个都很聪明。
科举制好吗?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而且相对于察举制来说,更加的公平。让每一个读书人都有了上升的渠道。
他们世家中也有不少人是一辈子没机会做官的。有了科举制,他们就可以通过科考,获得出仕的机会。
但是有不好的地方吗?那也是有的。
科举是拓宽的不光是他们的上升渠道,同时也拓宽了全天下所有百姓的上升渠道。这一点对世家大族来说,就非常不好了。
不过他们倒也无所谓,这些泥腿子读过几天书?真的科考取士,那我们这些世家子还不是吊打他们?
只有荀悦、荀彧等寥寥几个世家出身的顶尖精英,眉头微皱。
这肯定是刘平搞出来的,张毅不过是他推上前台的代言人罢了。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毕竟光看表面的话,这科举制对世家来说,是个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