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就像是后世看nba一样,有些饮水机队员上场一看就菜的抠脚,但殊不知在他们自己的故事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乔丹”。
陶谦和袁术两个人是菜了一点,但也要看对手是谁。
徐州坐拥目前来说整个大汉作战能力最强的步兵,丹阳精锐。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丹阳是个大概的范围,大致是如今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江苏南京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事实上,自汉以降徐州所处的这部分地区,历代都是盛产精兵。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国上下五千年,历数精锐之士的话,历朝历代都躲不开这个地区。
究其原因嘛汉时丹阳兵强,是因为地理原因和风俗造成的。之后精兵则北移,基本上就到了淮河附近了。这附近的百姓参军,几乎在历朝历代都能从成为精锐部队。
无他,穷。
人一穷,那就不怕死。朱元璋能够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个从南往北打下天下的皇帝,主要靠的就是他的淮西老兄弟。
那是真的横,真的莽,真的不怕死。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这附近以苏北徐州为中心的,所谓的淮海城市圈,国人的第一印象永远是这一圈城市生活的国人,那是喝酒不要命,打架不要命。
书归正传。
再往南,过了长江,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荆州刘表,刚入荆州的时候那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如今垂垂老矣,已经没了进取之心。
西蜀益州,刘璋倒是雄心勃勃但是吧,这个人他能力是真的不行,眼光也非常烂。哪怕他跟刘表联合去打袁术,刘平都能说他有脑子。
整个南方唯一的大佬就是孙坚了。
大概是蝴蝶效应,孙坚还活得好好的,孙策也逐渐开始了自己小霸王的军旅生涯。孙家拥有扬州,跟原本历史轨迹上不同,有孙坚这个超级猛男在,扬州所谓的世家大族被压的抬不起头来,境内百越各族也是服服帖帖。
当然了,袁术也是真的贱嗖嗖的,扬州在长江北岸的地盘都被袁术占了,这让孙坚很不爽。
最南边则是交州
这个地方吧刘平默认为这是刘备的地盘。因为交州之主是刘备的好朋友,关系贼好的那种。而且这人还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要刘备拿下益州,再往南那打下南蛮,估摸着交州士家直接就加入刘备势力了。
前提是,交州能扛到刘备军拿下益州。
“既然狗作者已经打完了补丁,那么就该我曹某人想一下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了。”
曹操如是想着。
生气吗?那是真的生气。毕竟自己的亲爹和亲弟弟死在了徐州,还特么是陶谦的人动的手。那么要动手打徐州吗?
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打是肯定要的。
但是是现在动手吗?
曹操皱起了眉头。
这件事他必须先确定了之后,才能召集人来商量。杀父之仇啊,他不左右不定的话,那么他麾下的这些人一定会主张攻打徐州报仇的。
无他,这是大汉!
公羊学说还是很有市场的,大复仇理论还是合情合理的。
按照曹操的想法,就算对徐州动手,也不是现在。袁绍如今已经基本上拿下了黑山贼。跟他在青州做的差不多,他得了精锐的青州兵,袁绍也获得了黑山众。如今双方还是比较克制的,可是如果他动手打徐州,曹操用许褚的脑子想都能猜到,袁绍肯定会南下的。
因为袁绍北边的幽州自顾不暇,西边的小朝廷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他动武。
那么只要曹操攻打徐州,袁绍肯定直接扑向兖州。
“那么想要对徐州动手,就得拖住袁绍。想要拖住袁绍,那就得幽州公孙瓒入主幽州看样子某得帮一帮公孙瓒啊。”曹操摸着下巴思索着。
有了计较,曹操开始召集自己的谋臣了。
这个时候曹操的谋主是谁呢?一是戏志才,二是程昱,三是陈宫。原本应该在曹操帐下的郭嘉,此时还被扣在袁绍势力;应该成为曹操大管家的荀彧因为刘平一通忽悠暂时没有出仕,甚至还想去长安看看。
稍微有那么一点星光黯淡的感觉。但是没了郭嘉和荀彧,多了一个陈宫也算是稍微弥补了一下。跟原本历史轨迹不同,曹老板还算顺遂,没有说出让陈宫不满的那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还是很看好曹操的。
三人联袂而来,来之前已经得知了曹嵩遇害的消息。
戏志才这个人能力很强,像是有道德底线的李儒,智谋深远。程昱则是实打实的战术大师,多谋善断(袁绍实名制羡慕),最关键的是,程昱这个人虽然说是谋士,更是被后人称为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之一,但是其实这人是个猛将。
有个形容词叫勇冠贲育。贲、育的意思是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这个词就是形容一个人个人武力值极高的。
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史书记载,只有三个人获得了这个评价。
分别是曹仁、程昱和袁涣。而这三个人只有曹仁一个人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另外两个人都是以文官而闻名于世。
袁涣如今跟袁术混,表面是个文官,暗地里是袁术军武力值天花板。主要是因为袁涣这个时候还没怎么受到袁术的重视,不然的话境遇肯定要好很多。
对了,原本历史轨迹中,带袁涣出道的人是刘备。
刘备做豫州牧的时候,举荐了袁涣。当然了,现在举荐袁涣的人变成了袁术(名义上,实际上是郡里面举荐的。刘备则不一样,是自己举荐的袁涣。老刘这个人,眼光是真的毒辣。)
最后是陈宫。这个人性格刚直,足智多谋,但是有个缺点,那就是没有急智。咋说呢,他有点像是加强版的刘平。
单就谋略这一部分来说,陈宫跟刘平很像,长于谋划,短于临阵机变。
“都来了啊。”曹操说话带口音,好在这几个人都能听懂,毕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几个人的口音都差不多。
“主公。”戏志才先开口:“可是为了徐州之事?”
这三人,陈宫最早跟曹操,其次是戏志才,最后是程昱。但是曹操更加倚重戏志才,所以一般都是戏志才先开口。
ps:没有太监,就是郁闷了一段时间,调整了一下心态。